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工作倦怠已经成为越来越突出的社会现象,也因此成为心理学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然而目前社会上包括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内的一些人存在着认识偏差,认为教师工作倦怠与学校管理无关。此外,在心理学研究中,很少涉及对组织因素的探究。作为对学校组织环境综合表征的“人格”——学校组织气氛,对教师的心理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本论文正是为探究学校组织气氛和教师工作倦怠的关系而展开的实证研究的结果。本研究在文献述评的基础上,重新构建了中小学校组织气氛的结构维度,并自编中小学校组织气氛描述性量表,然后采用该量表和王晓春等人编制的中学教师工作倦怠量表,在重庆、四川、河南和云南四省进行了大面积的问卷调查。根据34所学校635名教师的问卷数据进行的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目前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倦怠感普遍不太强烈,但是工作量普遍繁重,精力枯竭和热情枯竭相对比较突出;中小学校组织气氛整体状况不令人满意,教师对人际关系相对满意,对领导氛围和物理环境不大满意。2、学校组织气氛与教师工作倦怠相关显著。其中,领导效能与工作倦怠各维度负相关;管理伦理与热情枯竭和成就感丧失正相关;人际融洽与工作倦怠各维度负相关;校际疏离与工作倦怠正相关;校容校貌与工作倦怠正相关;教学设施与热情枯竭和成就感丧失则负相关。3、学校组织气氛可以有效预测教师工作倦怠。其中,领导效能和人际融洽能有效预测教师的工作倦怠状况;领导效能和人际融洽能够有效预测热情枯竭;领导效能,教学设施和校容校貌能有效预测精力枯竭;人际融洽、管理伦理、校容校貌和校际疏离能有效预测成就感丧失。4、学校气氛知觉存在性别、教龄、班主任、工资水平和周课时量的显著差异;5、中小学教师工作倦怠存在年龄、班主任、婚姻状况、学校区位和周课时量的显著差异。本研究具有以下创新之处:1、为学校组织气氛这一概念的理解及其理论维度的构建提供了新的视角;2、为中小学组织气氛的测量开发出新的工具;3、为相关研究中不同分析单元的统一做出新的尝试;4、为教师工作倦怠的组织干预提出了新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