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PU),是临床常见并发症之一[1]。欧洲压疮顾问小组(EPUAP)提示[2],高达18%的住院患者会发生压疮,国内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率为2.5%~15%,其中俯卧位头面部压疮发生率为2.5%~8.8%,甚至高达11.6%。头面部压疮的发生,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会降低其生活质量,压疮经久不愈,导致严重感染、全身衰竭甚至危及生命[3]。俯卧位是脊柱后路手术最常用体位[4]。脊柱手术由于手术创面大,手术时间长,如果手术体位摆放不当或保护措施不恰当,会在长时间的手术过程中对患者造成伤害[5]。因此,使用合适的头面部保护具是预防俯卧位手术患者头面部压疮发生的主要手段。而现有头面部保护具规格比较局限,不能够很好的根据个体面部的差异做出灵活吻合的调整以更好的保护患者头面部皮肤。因此,我们在对传统头面部保护具充分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改良后并进行循证试验性研究。通过对比显示:俯卧位脊柱后路手术时应用改良式头托,可以降低头面部压疮发生率;能够促进临床保护架的发展;同时也能为临床实践中压疮的预防提供更多的参考价值。研究目的:通过对两组手术患者头面部压疮发生率的比较,探讨改良式头面部保护支架在俯卧位脊柱后路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术后头面部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研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分组的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12月在中日联谊医院脊柱外科住院行脊柱后路手术的患者,共160例。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将被选入的16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80例,麻醉成功且头、面部、眼睑采取保护措施后,使用经过改良的俯卧位头面部保护支架;对照组80例,麻醉成功且头、面部、眼睑采取常规护理保护措施后,使用手术室传统沿用的“马蹄形”头面部支托。两组患者分别均于术前采用《手术压疮风险评估表(Braden)》,术后采用《头面部皮肤损伤程度评估表》对两组手术患者头面部皮肤状况进行评估,并于术后清醒后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研究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前应用《手术压疮风险评估表(Braden)》对术前手术患者皮肤状况进行评估,实验组容易出现压疮的手术患者17人;对照组容易出现压疮的手术患者19人。实验组患者皮肤压疮风险度与对照组无较大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应用《头面部皮肤损伤程度评估表》对手术患者皮肤状况进行评估,实验组头面部皮肤损伤患者12例,并发症患者3例;对照组头面部皮肤损伤患者27例,并发症患者13例;两组患者面部压疮发生率比较显示:实验组患者使用改良头面部保护架,发生压疮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使用“马蹄形”头面部保护架的压疮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满意度调查:根据选择标准,实验组共78人,对照组共66人,使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通过对两组手术患者发生压疮的比较,研究表明:应用经过改良的俯卧位头架在降低俯卧位脊柱后路手术患者头面部压疮发生率方面较手术室现有“马蹄形”头架效果明显;改良头架组成部分可根据手术患者五官灵活调节,符合人体头面部生理结构,增加了患者手术过程中的舒适度;缩短了患者的住院天数,同时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较好的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患者头面部压疮问题。改良的俯卧位头架是一种临床应用效果较好的头部保护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