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总体的角度来看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治疗骨性膝关节炎的前景被广大临床医生和学者所看好,因为它的15年在位率已超过90%【1】。但患者的自然条件、人工假体类型、材质和制作品质、术者及其助手的外科技术和临床经验以及外科手术设备等很多相关因素依然是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随着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关节外科医生已将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A)普遍使用于膝关节炎终末期的治疗当中,然而因为手术医生外科技术能力的参差不齐以及膝关节本身解剖形态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其疗效容易受到术后常见的各种局部或者全身性的并发症的影响。目的通过前瞻性分析我院近2年来止血带在TKR术中不同使用方法对围手术期手术效果的影响,我们总结了2011年9月~2014年2月的64例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例分析,探索TKA术中止血带不同使用方法对围手术期疗效的影响。对象与方法将2011年9月~2014年2月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64例,患者年龄50~80岁。男23例,女41例,左膝26,右膝38。原发病类型:均为退行性骨关节炎。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内翻畸形(3度~40度)。根据止血带不同的使用方法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长程止血带组共30例,止血带单次使用时间为90分钟,如果手术时间超过90分钟,则暂时缓慢松开止血带,10分钟后重新患肢驱血加止血带;B组短程止血带组共34例,止血带单次使用时间为45分钟,如手术时间超时则缓慢释放止血带,10分钟后再次驱血加止血带。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显性出血量、围手术期输血量、最初坐起头晕率、术前静脉血红蛋白浓度及术后变化、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下肢肿胀程度、疼痛评分(VAS)和膝关节活动度(ROM)等的差别。统计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两样本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由SPSS17.0软件包完成检验,检验标准P<0.05。结果A、B两组在围手术期失血量及术中和术后输血量无差异(P>0.05);术后3、14天A组(长程止血带组)较B组(短程止血带组)患者下肢肿胀程度更为明显(P<0.05);术后3、5、7、14天A组(长程止血带组)较B组(短程止血带组)患者膝关节疼痛程度更明显(P<0.05);术后3、14天A组(长程止血带组)较B组(短程止血带组)患者术后膝关节活动度恢复更好(P<0.05);A组(长程止血带组)术后发生4例下肢肌间静脉血栓,B(短程止血带组)组无,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 A组(长程止血带组)较B(短程止血带组)下肢的肿胀更明显,膝关节及膝关节周围疼痛更明显,术后膝关节活动恢复差。2. A组(长程止血带组)较B(短程止血带组)围手术期总失血量无明显减少。3.A组(长程止血带组)较B(短程止血带组)有可能增加术后静脉血栓的发生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