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轻型门式刚架结构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抗震性能,在低层建筑中应用广泛。由于自重较轻,地震作用力较小,人们对于该结构的抗震研究较少。但在后来的一些强烈地震中,结构局部仍然会发生一定程度的破坏,严重的局部变形甚至会引起整体结构的倒塌,这引起了人们对其抗震性能研究的重视。本文对1/2缩尺模型端板竖放、平放、斜放螺栓连接节点进行滞回试验研究,每种节点形式3个试件。试验得到了节点的荷载-位移曲线、骨架曲线、刚度退化和螺栓内力分布情况。研究表明:三种形式节点的破坏模式基本相似,均为距梁端约1.5倍梁大头截面高度位置翼缘发生局部屈曲,构件承载力达到峰值后迅速下降,呈脆性破坏形式。试件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饱满程度不高,说明其塑性发展较小,耗能能力较差,地震作用下不能利用其塑性耗能能力,结构设计应按弹性阶段考虑。端板厚度和螺栓强度对节点刚度影响较大,端板越厚,螺栓强度越高,节点刚度越大。但进入弹塑性阶段,端板越厚其刚度退化速度越快。综合考虑三种节点的抗震性能,建议设计时优先考虑使用端板竖放形式。总之,按“规程”设计的节点可满足了“强节点,弱构件”的抗震设计理念要求。本文同时对1/3缩尺模型柱脚铰接端板竖放节点的整体门式刚架结构进行拟静力试验研究,刚架的破坏模式为形成3个“屈曲铰”的机构:2个铰位于梁的两个端部,1个位于梁跨中截面薄弱处;试验得到了结构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刚度、刚度退化及水平位移情况,并利用底部剪力法对其地震承载力进行验算。结果表明:虽然该结构延性、耗能能力较低,难以利用其塑性变形提高抗震性能;但由于结构自重轻,地震作用力小,仍可较好满足抗震设防要求。通过应变数据的分析,发现塑性阶段,近、远端梁应变差异较大,并分析了影响结构整体性能的因素,如局部屈曲、蒙皮效应、楔率、翼缘宽厚比及腹板高厚比等。本文通过有限元软件对试验模型进行验证,并分析了试验模型原型结构的抗震性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参数分析,包括翼缘宽厚比、腹板高厚比和楔率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梁翼缘宽厚比、腹板高厚比及楔率主要影响结构的承载力和耗能情况;柱翼缘宽厚比、腹板高厚比及楔率主要影响结构初始刚度、退化刚度和位移情况。在有限元参数分析结果上,拟合得到结构屈服荷载、峰值荷载与破坏荷载之间的计算公式以及退化刚度、负刚度与初始刚度之间的计算公式。同时,本文提出了一种提高门式刚架整体抗震性能的支撑形式,有限元分析表明:带支撑结构比未设置支撑结构承载力提高10%以上,耗能能力提高1.8倍。在强化双线性模型以及端板竖放节点滞回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该节点的M-θ简化模型,与整体拟静力试验及有限元模型对比发现,该简化模型对结构的屈服荷载与最大荷载计算较准确,具有较高的工程意义。最后,本文提出了考虑翼缘宽厚比、腹板高比及楔率影响的门式刚架退化三线型恢复力模型,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为该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提供了一种简化方法。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对轻型门式刚架节点及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有了较全面认识,可为相关规范修订提供一定依据,并为日后展开更深入的研究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