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慢性病已经成为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一大主要因素。面对疾病治疗带来的沉重医疗负担,慢性病人群拖延就诊的现象普遍存在。为加强慢性病的管控,国家着力引导患者选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医。同时,为了保障群众更加公平地利用医疗卫生资源,促进参保群体的受益公平,我国也在不断通过一定政策安排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基本医保制度不同参保情况下中老年慢性病群体的就医行为是否存在差异,如何引导慢性病群体做出合理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慢性病已经成为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一大主要因素。面对疾病治疗带来的沉重医疗负担,慢性病人群拖延就诊的现象普遍存在。为加强慢性病的管控,国家着力引导患者选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医。同时,为了保障群众更加公平地利用医疗卫生资源,促进参保群体的受益公平,我国也在不断通过一定政策安排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基本医保制度不同参保情况下中老年慢性病群体的就医行为是否存在差异,如何引导慢性病群体做出合理的就医选择行为,如何建立更加公平的基本医保制度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本文通过梳理Grossman健康需求理论并结合理性选择理论就基本医疗保险对中老年慢性病群体就医选择可能产生的影响提出研究假设,并利用2018年CHARLS数据,以慢性病患者是否就医、就医机构选择为因变量,以是否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参保类型为核心解释变量,并将个人特征、健康状况、家庭特征和地区变量作为控制变量纳入模型,通过构建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检验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情况对慢性病患者就医行为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是否参保和参保类型对中老年慢性病群体是否选择就医的影响在统计意义上并不显著。参加医保会显著影响中老年慢性病群体就医机构选择行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增加了慢性病群体选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医的几率比;不同参保类型对中老年慢性病群体就医机构的选择存在显著影响,以新农合参合群体为参照组,城职保参保群体选择基层就医的几率比降低65.4%,城居保参保群体选择基层就医的几率比降低36.9%。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情况对不同收入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慢性病群体就医机构选择行为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最后,本文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第一、通过加强政府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政投入,并推进卫生人力资源下沉,实现医疗资源在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的均衡配置、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第二、促进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总结已有实践中的经验,加速推进二保合一,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三保合一;完善门诊统筹制度,明确门诊统筹应该为大额医疗费用给予补偿,居民医保应适应制度整合要求,统筹城镇居民医保门诊和新农合门诊政策,职工医保可以通过改在个人账户建立门诊统筹基金;第三、加强慢性病健康管理,提高慢性病的发现率,并加强已确诊患者的疾病干预和治疗,通过建立健康档案实现信息共享、进行长期随访;开展慢性病健康教育提升居民健康意识。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对吸纳人口多、经济实力强的镇,可赋予同人口和经济规模相适应的管理权”,按照要求,2016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为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指明方向。经济发达镇作为乡镇在经济社会领域发展的“领头雁”,深化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创新摸索。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
作为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核心和基础的经济发达镇扩权改革,是独具中国特色的公共治理方式,是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对吸纳人口多、经济实力强的镇,可赋予同人口和经济规模相适应的管理权”,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改革要求的具体落实。经济发达镇扩权改革通过拓展经济发达镇政府的法定行动空间、充实各项治理资源,能够有效提升经济发达镇政府的治理能力,促进当地发展,为今后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累可复制、可推
政策扩散作为一种重要的政策过程理论,自创立以来就广泛受到学者的关注与检验。在联邦制国家中,由于各州可以较为自主的决定是否采纳某项政策,因此有很多政策扩散的例子。但是在单一制国家中,政策“试点”或“一刀切”的展开使得地方政府主动选择是否采纳某项政策的权力较小。因此在中国对政策扩散的研究并不多。但是地方官员的异地调任却为研究“政策扩散”提供了条件。此外,地方官员作为地方政治的代理人,对于当地经济的发展
传统市场监管机构改革,易陷入“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循环怪圈。在组建“大监管”部门的现实背景下,如何理顺、优化监管工作流程从而避免机构重叠、职责交叉的问题,实现由“物理整合”向“化学融合”的转变,走出“有改革无变革”“有变化无发展”的改革窘境是本文尝试解决的问题。借助于流程再造分析理论与方法,对大市场监管部门进行诊断和剖析、理清改革困境及原因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监管改革的经验,就市场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互联网+”概念深入各个领域,健康学界的专家开始关注互联网使用对个体健康的影响。WHO提出提高国民健康素养是提升健康水平的前提。近年来,越来越多领域的学者着手研究互联网与健康素养的关系。由于健康素养包含范围宽广,学者们采用衡量的指标有所差异,实证检验结果并不统一,其中一些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对个体健康素养有正向效应,一些研究指出互联网使用对个体健康素养有负向效应,还有一些研究
随着高校毕业生规模的增加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已成为毕业生就业的指向标。作为我国的高等教育资源大省,湖北省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出台了一系列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以帮助毕业生稳定就业。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要想持续地最大限度地发挥湖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效用,必须科学把握政策的演进逻辑,丰富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理论认识,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医疗保障体制改革,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我国医保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由于城乡分割导致的“碎片化”的医疗保险制度在运行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例如重复参保、统筹层次低、健康公平难以实现等,因此医保制度的城乡整合是必然趋势。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而后,全国部分地区率先响应政策的号召
高中阶段教育是义务教育之后通向高等教育的桥梁,是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其中,教育物质保障的教育经费投入一直以来都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是解决教育发展困境的关键。与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相比,我国对高中阶段教育的经费保障重视程度一直不够。要实现高中阶段教育的全面普及,完善高中阶段经费保障机制并保障质量对于经济并不发达的教育大省湖北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研究目前高中在经费投入上存在的问题是一
健康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随着外部环境及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疾病谱的转变等,居民健康尤其是农村居民健康面临了诸多挑战。现有理论研究表明,在众多健康的影响因素中,环境是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家庭生活能源类型可能会对居民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因此,研究家庭生活能源类型对农村居民健康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利用2014-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hina
信息披露是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的保障。实践中,由于信息披露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社会组织信息披露自愿性较差,导致组织透明度不足,引发公信力危机,对社会组织发展造成威胁。2020年初由新冠疫情引发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激发了全社会的志愿和慈善精神,与物资管理和分配相关的新闻报导也成为疫情期间最大的网络舆情事件,社会组织信息披露再次走进公众和研究者的视野。本研究以湖北省应对新冠疫情期间,民政部指定的五家统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