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著名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曾将诗歌视为“在翻译中丧失的东西”。意象是连接情感与思维的桥梁,是诗歌的精神。由此可见,翻译诗歌中的意象更是难上加难。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十四行诗运用了丰富而深刻的意象,其中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意象图。它们不仅是一种机械的表达,而是各种思想火花的融合。这些意象的使用不仅增添了诗歌的美感,深化了诗歌的内涵,透过意象我们能够洞察诗人复杂细腻的内心世界,窥探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文化中蕴藏的政治,宗教,文学等方面的特色。长久以来,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翻译中对原诗形式如何处理一直是理论界争论的焦点。本文以帕尔默文化语言学意象理论为理论依据,打破形式的藩篱,从意象与文化,意象与情感的角度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意象进行剖析,从而将其中蕴含的文化层面呈现在译文当中。本文共分五章进行阐述。首先简单介绍了理论背景,目前研究情况以及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第二部分回顾了帕尔默文化语言学产生的动因,基本信条,分析了意象研究和意象翻译研究的概况,随后概括了帕尔默文化语言学阐释的意象的含义,特征及与文化的密切联系。第三部分在文化语言学理论指导下分别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意象扎根的人文主义文化背景,意象的特征及分类进行了总结。第四部分继续应用文化语言学意象理论分析十四行诗中的中英文化中共享意象、特定意象及其各自的译本分析,旨在找到更好传达文化意象的方法,从而更加理想和完美的呈现原诗风貌。提出了帕尔默文化语言学理论给予意象翻译的启示。最后为全文的总结。总而言之,译者应该尽可能传达意象所蕴含的表层及深层次的文化信息。随着民族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译文读者已经具备一定的能力结合带有外来文化印记的各种意象。正如帕尔默文化语言学提倡的“我们的世界是一个充满伤口而急需弥补和愈合的世界,它需要更多的跨文化理解和容忍。”不同文化间沟通日益深化,不同文化背景下诗歌意象也越来越被异域读者所接受和欣赏。世界诗歌范围下各文化间诗歌的学习和同化成为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