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妇科的常见病,也是难治性疾病,是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失调,并非器质性病变所引起的子宫异常出血。本病分为有排卵性和无排卵性两类,自青春期至绝经过渡期的各个年龄段均有可能发生,其中以无排卵性功血较多见,约占80%~90%,主要发生于青春期和绝经过渡期;有排卵性功血仅占10%~20%,包括黄体功能不足、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和排卵期出血等,多发生在育龄期。中医妇科临床将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归属于“崩漏病”范畴。崩漏,指妇女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出血量多如注而势急者为崩,出血量少淋漓而势缓者为漏。崩漏病因错综复杂、症状重、病程长,且可能引起贫血、盆腔感染、不孕甚至心理方面的问题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5年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在青春期少女中发病率高,影响因素繁杂多端,危险因子包括学习工作压力大、经期过度劳累、经期饮食不节、BMI<18.5或≥24.0、遗传因素和心理因素等。调查1016例崩漏病中医证型的分布状况,结果显示:崩漏病常常是多脏受累、气血同病,其中医证型以虚证为多见,且多由脾虚、肾虚所致,临床上复合证型多于单一证型,其中两种证型复合者最为常见。发病机制:西医学目前最被认可的无排卵性功血发病机制是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调控失常;此外,子宫微环境因素、精神心理因素、遗传因素等亦被认为是导致无排卵性功血的原因。中医学认为崩漏的病机可概括为:外感内伤或饮食情志等原因,引起脏腑功能失调,阴阳气血失和,使冲任不固,胞宫藏泻失常,不能制约经血所致。脏腑功能失调与肾、脾、肝三脏关系最为密切,阴阳气血失和则多表现为血热、气虚、血瘀。治疗方法:西医学治疗无排卵性功血的主要手段是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以激素类药物为主,包括单一激素用药、联合激素用药、雌-孕激素序贯疗法、雌孕激素全周期疗法、孕激素后半周期疗法等,其优点为可在短时间内快速止血,缺点是副作用较重,不宜久服,且停药后复发率较高,因此造成患者对激素治疗的依从性较差。手术治疗包括诊断性刮宫、左炔诺孕酮宫内释放系统、子宫切除术和子宫内膜去除术,临床上以诊刮术最为常用、止血最快,但对于青春期功血患者来说,手术治疗基本不被患者及家属所接受。由此可见,西医学在治疗青春期功血时手段有限,且治疗效果不甚理想。中医药治疗崩漏病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为原则,灵活相兼或序贯应用塞流、澄源、复旧治崩三法,以“辨证论治”为准绳,或按证候分型论治,或按人工周期疗法论治,或按不同年龄阶段论治。其临床疗效良好,尤其在治疗青春期崩漏时,既可令青春期患者免于有创性治疗,又能从根本上使肾-天癸-冲任-胞宫性腺轴功能逐渐恢复正常,复发率小,易被患者及家属所接受。导师许昕教授治疗青春期崩漏病(青春期无排卵性功血)患者,辩证精准,重视脾肾二脏,擅长根据脏腑热象不同运用清热药,善于结合B超等手段从瘀论治,在用药方面善用对药。其治疗青春期崩漏,在止血及恢复正常月经周期两方面均有显著疗效。本文将通过中医典籍溯源和现代文献阅读,从中医学和西医学两方面,分别阐述崩漏病(无排卵性功血)的概念、流行病学资料、病因病机、治疗方法和研究进展等,并将吾师临证治疗青春期崩漏病的经验记录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