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出现了代币券的雏形,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代币券”、“代金券”或者“礼品券”等纸质票券开始盛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采用磁卡或者IC卡技术制造的代币卡也逐渐进入市场。出于维护人民币法定货币地位、防范金融风险、加强现金管理、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考虑,我国一直对代币券采取了严格禁止发行的态度。但是,从市场上各式各样的代币券卡屡禁不止,如何正确看待代币券卡现象,应该采取怎样的规制措施才能够避免发售代币券卡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选取了代币券卡的典型表现形式——购物券卡作为研究的主题,首先对代币券卡、购物券卡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界定,指出购物券卡即狭义的代币券卡,是一种新型的小额支付工具,具有可流通性、时效性和使用范围特定性等特征。随后,笔者通过匿名电话、网络检索等方式对北京市的购物券卡发售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美国、日本两国市场上已有的预付卡、预付式证票的发行状况进行了介绍。从国内外市场的发行状况和我国理论界已有的一些研究成果来看,购物券卡作为一种支付工具,其固有的优势适应了相当部分消费群体的需求,具有潜在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那些主张严禁发行的观点对于购物券卡发售中可能存在问题的担忧,如政府监管、反不正当竞争、消费者权益保护和商业贿赂的治理等,实际上可以通过完善的法律规制体系来避免。相比我国的情况,美国和日本已经具备较为成熟的市场运作和法律规范体系。本文着重介绍了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制度、电子资金划拨法的适用和日本《预付式证票规制法》及其施行法的相关规定。在此基础上,笔者试图结合我国多年的治理经验对购物券卡法律规制体系进行初步的构建。这个体系是以商家自主发行模式为核心,包括购物券卡的发行、监管,发行人义务和消费者权利及法律责任等几个方面的设想。另外,不得不指出的是,购物券卡法律规制体系的完善,不仅有赖于监管理念的转变和专门法律规范的制定,而且还需仰仗其他相关制度的建立,本文只能为监管者和立法者提供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真正实现购物券卡法律规制体系的健全还需要理论界和实务界的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