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通俗文学,或大众文学,哥特式小说历来在文学史上以其特有的哥特传统对大多文学创作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西方许多一流作家或直接讲述哥特故事,或间接运用哥特手法在自己的创作中,曾使哥特小说从通俗小说这一文学领域的边缘地位进入文学发展的主流。马修·格雷戈里·刘易斯(1775-1818)是英国哥特式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他在19岁的时候就写出了代表作《修道士》(1796),这部小说在当时掀起了轩然大波,成为最为人们称道的同时也饱受争议的英国哥特小说之一。作为一部经典的哥特式小说,《修道士》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意象以及叙事结构的安排等方面既带有明显的哥特式特征,又继承了相应的圣经元素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发现,《圣经》对哥特小说《修道士》有着深远的影响。
《圣经》作为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它对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谓西方世界的一部百科全书。在西方每部文学作品中,我们都可以发现《圣经》的影子。因此,被文学界所公认的是,要想真正了解一部西方文学作品,运用《圣经》的相关知识去剖析它是必不可少的。本论文运用加拿大著名评论家诺斯罗普·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从小说的人物、意象和结构方面解析《修道士》,使读者从原型的角度体会小说的深层含义。
论文旨在探索小说中的圣经原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刘易斯的创作思想,这也正是本论文的创新所在。并且,根据论文中的分析,我们能够发现在哥特小说《修道士》中,其人物、意象和结构分别继承了《圣经》中相应要素的特征。根据分析,我们还可感受到作为一个小说家,刘易斯关于人性乃至整个社会的严肃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