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明代医药学家兰茂的著作:《滇南本草》《医门揽要》中痰证的辨析及治痰方药的归纳整理,总结分析兰茂论治痰证的组方思路及用药特点,以更好运用于临床。方法:运用文献整理和统计分析的方法,首先,研读兰茂《滇南本草》《医门揽要》中论治痰证的相关理论,进行归纳、整理、总结。其次,对《滇南本草》《医门揽要》中治疗痰证的相关方剂和药物,录入Excel进行整理和统计,再将治疗痰证的相关方剂的初步统计结果录入古今医案云平台v2.1,对治疗痰证的相关方药进行用药频次、药物四气、五味、归经等统计分析,进而总结兰茂论治痰证的用药特点。结果:1.兰茂从痰论治的相关疾病涉及内、外、妇、儿、男等科,其中常见的临床疾病有中风、癫狂、颤、惊症、疟疾、咳嗽、瘰疬、头痛、胃脘痛、遗精等痰证相关病证。2.通过对《医门揽要》中痰证相关方药的统计得出:(1)痰证方剂使用频次最多为酸矾饭糊丸为4次,出现频次为第二的方剂为十全大补汤、补中汤、香砂六君汤、四君汤四方均有健脾益气的作用;出现频次第三的六味汤、金匮肾气汤、八仙长寿汤,则皆为补肾的要方。(2)通过对治痰相关的34首方剂,126味药物功效频次的统计,发现具有利水渗湿的功效的药物频次为30次,位居第一;生津养血药频次为28次,位居第二;健脾药25次,位居第三;燥湿化痰药使用频次24次,位居第四;而补脾益气药与祛痰止咳药均为21次,健脾益气、补脾益肺、大补元气均为19次。(3)对药物四气、五味、归经的统计结果为:药物四气以温热药为主,出现频次为209次,占总频次398次的52.5%;则药物五味以甘、辛、苦为主,甘为207次,辛味190次,苦味174次,分别占总频次656次的31.6%,28.96%,26.52%。按归经划分,论治痰证相关药物归经频次最多者为脾经,达248次;其次为归肺经184次;归心经出现频次为154次;归胃经132次;归肝经127次;归肾经为125次。3.通过对《滇南本草》治痰药物数据进行统计,在《滇南本草》506种药物中检索到具有治痰作用的药物有120种,占全书的23.72%。并归为12种类型,分别为治热痰药具有36种,治痰火药有25种,治风痰药有15种,治寒痰药有14种,治血痰药有8种,治老痰药有8种,治湿痰药有6种,治痰疟药有3种,虚痰有2种,还有治酒痰、酸痰、疳痰药均各有1种。其中按四气五味划分,治痰药物四气频次依次为,具有温性的治痰药物出现频次为35次;寒性药物32次;平性为23次;热性1次;凉性1次。治痰药物五味中,甘味出现频次最多,为47次;依次为苦味42次;辛味36次;酸味12次;咸和淡味出现频次均为3次。结论:1.兰茂在对于痰证的病因病机上,其认为脾虚、肾虚、气虚、气郁、饮食不节均可生痰,尤其重视脾肾亏虚,功能失常在痰生成过程中的影响。2.兰茂在痰证的治疗上并非见痰则化痰,而是通过整体把握疾病的本质,进行辨证,再给予处方用药。其注重正气,治气为先,强调“见痰休治痰,气盛痰自化。”重视脾肾,善用温补,但并非“蛮补”,根据病情需要,亦用清法、吐法等治法,对于病情复杂,虚实夹杂的痰证,其主张分阶段治疗,先吐后调。3.在用药上兰茂选用健脾化痰药较多,药性上偏于辛、甘、温,体现其温补脾肾的思想。并且善用食疗药,预防和治疗痰证。通过对兰茂论治痰证的经验及用药特点的总结,丰富兰茂学术思想特色,加深我们论治痰证的认识,并将其运用于临床辨证,提高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