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代中国,农村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学议题,主要是因为它关涉中国的大多数人——农民及其子女的命运,关涉这一群体社会生存和流动的基本途径乃至其人性人格的健康发展。作为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布局调整政策的产物,“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项目,自2001年左右在我国推广实施以来,对于从整体上改变我省义务教育发展不均的现实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如何在从“文字下乡”到“文字上移”的过程中,一如既往地发挥其“集中优势力量”办学的优势,为更高质量的农村义务教育提供实现的可能是值得再审视的问题。本研究从现象学这一哲学基础出发,深入豫东地区一所农村寄宿制中学学生日常生活世界,旨在以学生社会支持、学校生活满意度为突破口,在“结构”与“关系”的方法论思想指导下,采用文献分析法、在量化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质性研究,还原农村教育社会现实、描述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失衡在农村寄宿制学校这一特殊形式的教育场所中的体现、分析制约农村教育环境中寄宿制学校学生发展的个体性、制度性、结构性因素,并探索改进的路径。本研究主要由三部分结构构成:第一部分为进入研究场域之前,是研究的起点,内容包含第一章导论及第二章研究设计。这部分主要阐明了选题缘由、在文献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梳理了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了研究的理论基础,并对研究的流程、思路、方法、假设及研究材料的搜集与处理做了设计。第二部分为深入研究场域之中,是研究的深化,内容包含第三章研究结果分析及第四章讨论。在问卷、访谈调查的基础上,研究得以直面农村寄宿制学校中发生的教育事实,并对影响农村寄宿制中学学生社会支持与学校生活满意度的个体性、制度性、结构性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第三部分为抽离研究场域之后,是研究的升华,内容包含第五章回应及第六章研究的审视与反思。该部分探讨了改进农村寄宿制中学学生社会支持与学校生活满意度的策略,尝试从批判性追问、建设性反思及发展性超越三方面综合回应农村教育现实,研究的审视与反思是对整个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的概括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下一步研究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