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富磷区占滇池流域面积比重较大,自开展大规模的磷矿露天开采以来造成了磷矿开发区严重的生态破坏和流域性污染。在雨季,大量地表浅层的土壤养分随径流迁移到河道中,使滇池富营养化加剧。本研究根据滇池柴河小流域富磷区的降雨汇水特征及用地方式,结合现场监测和室内模拟实验,研究土壤污染物随地表径流流失的迁移规律,地表径流中主要污染物组分与降雨特性之间的关系以及污染物含量与颗粒粒径大小之间的关系,结果如下: (1)滇池柴河小流域富磷区地表径流受雨强及土地利用方式影响。随着雨强的增加,地表径流中TN、NH3-N、TP及COD污染负荷均呈现大致增加的趋势,雨强的增大会一定程度上增加径流中的污染负荷,且表现出一定相关性。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输出源地表径流中的污染负荷具有差异性,柴河小流域富磷区三种土地利用类型径流中TN、NH3-N、TP及COD输出浓度大小顺序均为:磷矿开采区>大棚>荒草坡。 (2)滇池柴河小流域富磷区地表径流中TN、NH3-N、TP及COD均以颗粒态形式流失,污染物含量与颗粒粒径大小显著相关。地表径流水样中,磷矿开采区、荒草坡及裸地径流中TN及NH3-N含量主要集中在8-20μ m及>20μm粒径段,其它断面径流水样中的TN及NH3-N含量均富集在<0.45μm粒径段;柴河上下游中TP及COD含量主要集中在<0.45μm粒径段,其它断面径流水样中的TP及COD含量均富集在>20μm及8-20μm粒径段。土壤径流模拟水样中,TN、NH3-N、TP及COD均主要富集在>20μm、8-20μm及<0.45μm粒径段,同时表层土壤养分浓度与径流污染物浓度具有显著相关性。 (3)滇池柴河小流域富磷区地表径流沉降时间越长,地表径流中的污染物浓度越低。地表径流及土壤径流模拟水样中TN、NH3-N、TP及COD浓度均在分别沉降5min、30min后出现大幅度下降,在沉降8h后则下降趋势变缓,降幅减小。地表径流沉降8h后,粒径>2μm的颗粒基本沉淀,相应的TN、NH3-N、TP、COD平均去除率可以分别达到44%,57%,52%,66%。各土壤径流模拟水样沉降8h后,粒径>2μm的颗粒基本沉淀,相应的TN、NH3-N、TP、COD平均去除率可以分别达到59%,59%,64%,67%。可见,沉降对地表径流中的污染负荷有较好的削减作用。污染源区输出的地表径流污染负荷经过沟渠输移后,仅有14.3%的污染负荷进入了河道之中,TN、NH3-N、TP及COD的沟渠截留比例均在50%以上。在实际的地表径流控制工程中,设计沟渠截污系统,并延长水力停留时间到8h左右,可使径流中的污染负荷得到很好的去除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