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早期的“康乾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时期,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的统治。在此期间,疆域辽阔,国家统一,政治稳固,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力强大,国库充实。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盛世王朝,却在政治上施行高压政策,一再大兴文字狱,流人文化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了。宁古塔(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辖区内古地名,初在今牡丹江海林市旧街,后迁至牡丹江上游建新城,即今天的宁安市)作为清朝早期流人的主要流放地,吸纳并接收了相当数量的流人,他们当中有的是官吏,有的是文人雅士,有的是战俘,还有无辜的百姓,一并被流放到塞北寒山饮凄风苦雨,茹荒野寂寥。流人中原来的文人雅士,他们虽被流放,但仍有相当数量的流人在艰苦的环境下著书立说,他们不仅改变了宁古塔“绝域无文献”的历史,还以优美的文字详细记录了塞外的白山黑水,丰富物产和民风民俗,以及地理历史和古代遗迹。其中一些宁古塔流人的文字记载更是对唐代渤海国上京城遗址的发现和确认提供了许多重要的依据。渤海国是我国唐代的一个地方政权和羁縻州,其上京龙泉府治所,在今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而宁古塔所处的位置恰巧与渤海上京城遗址处于同一地理范畴之内。故而,清早期,在宁古塔地区的荒野中,流人吴兆骞、方拱乾等人意外地发现了这座规模庞大古代废墟。倾倒的宫殿、遍地的砖瓦和高耸的浮屠石灯使他们感到震惊,这座古城究竟是什么人、什么时候建造的,又是在何时沦为废墟的,这些疑问引起了他们极大的好奇,从而促使他们对此遗址进行调查并加以记录。在他们留下的诗文中详细记录了清早期时这座古城遗址废墟的形制和模样。本研究以几部记录有渤海上京城遗址的流人文献作为基本的研究内容,详细梳理这几部流人文献中有关渤海上京城遗址的记录,进而将清早期宁古塔流人对渤海上京城遗址的发现、调查和相关记录进行一个基本的概况认识和脉络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