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神十升天,太空授课;福岛核泄漏,食盐遭哄抢;PX项目屡次引发群体性事件;方舟子和崔永元关于转基因食品的论战;等等,这一件件我们身边的热点事件,不仅仅是普通的舆论热点,更是提供了科学传播素材和科学传播时机的社会热点事件。借助热点事件进行的科学传播己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学者们关注,笔者将这种具有科普价值的热点事件称之为科普型热点事件。这种新的科学传播形式日益成为科学传播的新常态。本文在现代科学传播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分析和归纳的思维方式,运用文献分析法并结合科普型热点事件典型案例,遵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多角度、多层次地对科普型热点事件的科学传播进行了思考和探讨。科普型热点事件来源于社会中的热点事件,是社会热点事件中有科普功能的事件。它具有一定的轰动效应和科普价值,并且易于向公众传播。科普型热点事件可以分为突发性科普型热点事件(如PX事件中的科学传播)和可预见性科普型热点事件(如神舟系列火箭升空,对公众进行的科学传播)两种类型。科普型热点事件的科学传播中存在着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对象、传播途径和传播效果五个要素,相比于传统的科学传播过程,科普型热点事件的科学传播过程体现了系统的非线性和循环互动性,具有多元主体协同参与、传播内容多层次并重、新兴媒体成为主要传播平台、受众与传播主体互动性显著等特点。科普型热点事件的科学传播对化解危机、提升公众素养、提升科普效果有着重要作用,但现实中科普型热点事件科学传播过程还存在较多问题,如科学传播者权威力量薄弱、不实科学信息泛滥、高质量科普作品相对匮乏等,而政治、经济、人才三个方面的制约对上述出现的问题影响较为明显。要提高科普型热点事件的科学传播效果,必须要完善科普型热点事件科学传播的政策和环境保障机制,加强科普型热点事件科学传播的渠道和设施建设,提升科普型热点事件的科学传播信息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