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1888—1923)是著名的现代主义英语短篇小说家,虽然出生于新西兰,但长期侨居英国的经历和辉煌的文学创作成就使她毋庸置疑地跻身于英国著名作家的行列。 虽然远离故土,但曼斯菲尔德不可改变的新西兰籍贯和童年生活留下的烙印深深地影响了她的创作。她作品中的新西兰主题的创作源泉便是来自童年生活的经历和回忆。这些生活片断式的散文化的描写和生动逼真的内心独白风格构成了她新西兰小说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也是作者对现代短篇小说形式和技巧的革新部分。 纵观近百年来的曼斯菲尔德研究,可以看出20世纪80年代以后评论家们习惯于用各种不同的文学理论来对文本进行阐释,而对于作者生平与作品联系的研究,特别是对于新西兰形象在作品中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全面。本文试图从曼斯菲尔德的生平经历出发,对她新西兰小说中所描绘的环境人物进行综合分析,揭示她前后期作品中所塑造的不同的新西兰形象和流露出的对故土的不同态度,从而阐明本文的中心论点:通过分析曼斯菲尔德前后期作品中所表现的不同新西兰形象,结合作者特殊的生活经历,说明作者对新西兰的态度经历了一个由厌恶到喜爱的过程。 本文首先讨论了曼斯菲尔德前期的新西兰小说,通过外部自然环境的描写和室内物品陈设的介绍来展现在新西兰边疆地区人们的生活状况,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个落后、封闭、凌乱的新西兰。而通过几个人物的塑造作者也表达了对新西兰单调环境的厌烦和不满,封闭生活带给当地居民封闭狭隘的思想和古怪的性格,使得他们无法融入正常的现代化社会。 然后本文开始详细分析曼斯菲尔德后期的新西兰作品,同样通过外部环境、几个象征性场景和物品的描写和关键人物的塑造来表现新西兰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当地平和宁静的生活。通过对景物的双重性和情景事件的描述,曼斯菲尔德用一双孩子般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成人世界,虽然美好事物都蕴含着丑陋的一面,但是只要人类社会依然存在着善良理解和同情心,在丑陋中依然会有新的美丽和真实存在。作者在此也表达了对新西兰光明未来的预见和憧憬。由此可见,曼斯菲尔德对新西兰的态度已由先前的厌恶变为喜爱,甚至向往。 最后,本文分析了曼斯菲尔德对新西兰态度转变的原因以及她在创作新西兰小说时的写作意图。笔者认为她早期备受冷落的经历和对新西兰当地荒凉封闭的环境的不满,使得她早期创作的新西兰形象比较阴暗,这也促成了她的英伦之旅。而英国的生活并不尽如人意,长期的疾病和辗转的搬迁,使得曼斯菲尔德的生活经常陷入窘境,她开始怀念故乡的美好,爱弟的死亡使她下定决心通过写作来抒发对故土和童年生活的眷念和喜爱,释放现实的压力和表达自己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对新西兰美好未来的憧憬。因此,两个时期不同的心灵之旅造成了作家前后期作品中迥异的新西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