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当代社会中造星行为引发的艺术家“明星身份”的问题屡见不鲜。中国当代艺术家“明星化”现象,从产生到冷却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有一批艺术家在艺术市场泡沫中出现火热之后又迅速的消失?这样的现象反应了当代艺术界怎样的社会问题?夏俊娜作为“明星身份”特征的众多艺术家之一,她的身上存在着“明星化”现象的哪些共性和特性?通过以夏俊娜为例,对其作品的形式与内容、思想与情感、作品的艺术市场以及艺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挖掘当代艺术家的共性问题。当代社会中的造星行为已经严重波及美术界,社会给予夏俊娜的“明星身份”也充分证明了社会对她的承认。此时,“明星身份”的产生是有一定的社会语境的。20世纪90年代初期商业巨浪席卷全国,此时中国从政治社会转向商业社会。85新潮以后我国当代艺术形态发生了重大转变。反教条的自由个体艺术家纷纷出现,时代的开放性为艺术家提供了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夏俊娜的步调刚好和这个时代所需要的相吻合。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文化背景是直接构成新生代艺术家兴起的重要条件之一。正如70后典型艺术家夏俊娜,短时间内成为了90年代崛起的新生代艺术明星。活跃的艺术市场为夏俊娜“明星身份”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生成条件和生存空间。收藏家开始关注她的个性化形式语言和轻松浪漫的小资情调。2000年的“二十一世纪中国油画展”中夏俊娜成为年龄最小的艺术家,她的烂漫而独特的形式语言、和谐有趣的个性化符号以及纯粹而丰富的绘画风格,引起了当时艺术界的极大关注。2005-2008年期间夏俊娜作品的市场价格在638万,05年她的艺术事业达到巅峰,但在2012年以后她的“明星身份”却陷入冷却。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一直在迅速的发展,这种高速的跳跃式发展实际上为以后的艺术家艺术事业的发展埋下不少危机。但金融危机以后,西方不再像以往那样大力追捧中国当代艺术。与20世纪相比,21世纪的艺术市场变得更加多元和复杂。艺术明星已经不能主宰市场。那么艺术市场的主宰者是谁?是收藏家、画廊策展人或经纪人,还是艺术市场投资商。贾方舟说过:“从政治社会转向商业社会这一过程让传统的中国人始料不及,在金钱和物欲的腐蚀之下从政治人摇身一变成了经纪人”,捍卫精神理想和文化价值的知识分子他们的社会地位开始被经济基础左右。在这样不健全的市场操控与冲击下,当代的艺术家如何能走的长远?“明星身份”的艺术家未来的道路该如何去如走?艺术家“明星身份”的冷却又能引发当代艺术界怎样的思考?艺术家们未来的艺术道路应该如何去走呢?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在下文中通过以艺术家夏俊娜为例展开讨论,结合艺术家从艺术事业起步、到“明星化”、到“后明星时代”的具体事实,对当代艺术家“明星身份”的冷却这一现象进行研究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