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伴发和不伴发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 LA)的脑梗死患者13个常见临床危险因素之间的差异性分析,明确LA的危险因素和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随机收集2010年9月至2011年3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93例脑梗死病例。所有患者均行头颅CT或MRI检查,根据2002年郭洪志编写的LA诊断标准将上述病例分为LA组(n=87)与NLA组(n=106)。收集记录两组的年龄、性别、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血TG、LDL、HCY、HsCRP、颈动脉狭窄程度及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等可能危险因素后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对单因素分析中有差异的危险因素再进行Binary-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93例脑梗死患者中,LA的发病率为45.1%,单因素分析显示LA组与NLA组在年龄、HCY、HsCRP、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颈动脉狭窄程度及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等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因素如血TG、LDL、性别、吸烟、饮酒对脑白质疏松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Binary-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高血压、冠心病及颈动脉不稳定斑块为LA的独立危险因素,HCY、HsCRP、糖尿病、颈动脉狭窄程度(β=-1.034)不是LA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高血压、冠心病及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参与LA的发病机制,为LA的独立危险因素。HCY、HsCRP、糖尿病促进LA的发生,但并非LA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与其他因素一起在LA的发生中发挥作用。颈动脉狭窄对脑小血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对LA患者有必要行心电图或冠脉造影、颈动脉超声对其心血管状况和颈动脉狭窄程度及不稳定斑块进行评估干预,同时积极监测控制血压、血糖、HCY、HsCRP,这对于防治LA的发生发展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