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把小说改编为电影、电视作品的现象可以说是贯穿着电影、电视发展史。据科学统计,世界上每年产出的影片50%-60%都改编自文学作品,大多数优秀影片都是由小说改编而来。从早期电影梅丽爱的《月球旅行》、格里菲斯的《一个国家的诞生》,到好莱坞经典影片《乱世佳人》、《毕业生》、《广岛之恋》、《法国中尉的女人》等等,可谓数不胜数。
我国文学作品改编为电影始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巴金的《家》、曹禺的《日出》,《雷雨》、当时的“新鸳鸯蝴蝶”派等文学作品都被改编成电影,搬上了荧幕。中国著名艺术大师谢晋的所有电影作品都来源于文学作品,第五代导演也都是开始、成名于把文学作品改编为电影作品,如张艺谋的《红高粱》,陈凯歌的《孩子王》等。可见,中外很多电影,电视创作者都离不开文学作品给他们提供的优秀题材和思想资源,所以探讨文学文本与影视的关系对影视的创作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姜文导演的四部电影都无一例外地改编自小说,姜文在电影主题内涵上达到的高度和在电影艺术形式上的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影像风格,给中国电影带来了新的电影创作模式。本文以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太阳照常升起》、《让子弹飞》这四部电影为着眼点,通过将电影与原著小说《动物凶猛》、《生存》、《天鹅绒》、《盗官记》进行比较分析,系统全面的探讨姜文对小说的改编策略、方式、特点。全面系统的分析姜文在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设置、叙事结构等方面对文学文本的影像重构。总结姜文电影在空间场景、声画结合、画面造型方面独特的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
中国影视创作者把文学作品改编为影视作品历来以“忠实原著”为基本准则,而姜文电影对文学文本的重构则打破了这一准则,把文学作品作为自己创作的起点,在主题、情节、人物等方面大胆移植、虚构、强烈突出影视艺术的色彩、声音、形象符号等特征,创造出独具一格的作品。姜文电影对文学文本的重构给当今中国影视创作者开辟了新的思路,给中国影坛提供了新的艺术模式,其电影在思想内涵和艺术手法上达到的高度和创新精神为中国影视创作树立了新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