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育龄妇女的一种多发病。近年来发病率逐年提高,已达10%以上。主要引起不孕、痛经、性交痛及慢性盆腔痛等。目前诊断主要以微创的腹腔镜检查为金标准,缺乏有效的特异性生化指标;治疗方法主要有外科手术和甾体激素抑制等,但效果有限,副作用明显,且易复发,无法根治,故内异症虽属良性疾病,却影响了妇女的身体健康、生活质量和家庭稳定。制约内异症临床与基础研究的发展以及治疗效果差的主要原因在于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因此,内异症的发病机制已成为妇产科和基础学科的研究重点。近年来研究认为新生血管形成可能是内异症发生发展的基本条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内皮抑素(ENS)分别作为其中最为重要的刺激因子和抑制因子,近年来对其在血管生成机制中的作用的研究已日益重视。已证实上述因子是调控恶性肿瘤的血管生成的关键性因子,但其是否同时参与内异症的血管生成调控过程尚不清楚。 目的 本研究旨在研究VEGF和ENS这两种重要的血管生成调控因子与内异症发病的关系,为下一步内异症抗血管生成治疗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并评价二者作为诊断性血清标记物的可能性,以寻找合适的内异症诊断和复发监测血清学指标。 方法与结果 1.采用半定量逆转录PCR技术检测VEGF和ENS在内异症异位、在位子宫内膜及非内异症妇女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发现内异症患者异位内膜病灶和在位子宫内膜组织中的VEGF mRNA、ENSmRNA的相对表达强度均显著高于非内异症子宫内膜;不同类型异位病灶组织中VEGF mRNA的表达量比较,腹膜红色病变>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宫骶韧带结节,但三者间的ENS mRNA表达量则无显著差异;内异症组分泌期在位内膜的VEGF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增殖期在位内膜,对照组中分泌期子宫内膜和增殖期子宫内膜则无显著差异。不同的RAFS临床分期比较,m一W期患者在位子宫内膜组织中ENS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I一11期患者,VEGF相对表达量则无显著差异。 2.采用EUSA测定内异症患者血清和腹腔液中VEGF和ENS的含量。结果发现内异症患者血清、腹腔液中VEG「、ENS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中各自的含量;不同的RAFS分期内异症中,晚期患者VEGF、ENS的含量和VIE比值均高于早期患者:腹腔液VEGF含量显著高于血清含量,而腹腔液ENS含量却低于血清,血清VEGF和ENS含量分别与其腹腔液含量呈l卜相关:研究对象和对照组的增殖期时上述因子的含量与分泌期含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当以血清VEGF作为内异症诊断指标时,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867,选择1 75 pglml这一最佳l陆界点时,其灵敏度、特异度、丫ouden指数、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92、0.84、0.75、0.82、0.90;当以血清ENS作为内异症诊断指标时,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801,选择90 nglm!这一最佳临界点时,其灵敏度、特异度、丫ouden指数、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 .91、0.82、0.75、0.87、0.93。结论 1.内异症患者血清、腹腔液和组织中均见VEGF和ENS的高表达,提示二者可能同时参与了内异症的血管生成过程,而两者表达水平的失衡可能才‘是新生血管形成的关键。 2.分泌期子宫内膜的血管生成活性增强可能是内异症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3.检测血清VEGF和ENS含量,对诊断内异症有很好的价值,建议将其作为临床诊断内异症的血清学诊断指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