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药筋骨草为唇形科(Labiatae)植物筋骨草Ajuga ciliata Bnge的干燥全草。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功效,主治肺热咳血、跌打损伤、扁桃腺炎、咽喉炎等症。据文献报道,筋骨草属植物的活性成分较多,特别是新克罗烷型二萜类成分,具有抗菌、抗分支杆菌、抗疟原虫、细胞毒、降压等药理活性以及昆虫拒食作用。与之相比,筋骨草A.ciliat 这种药材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的文献报道却较少,亟待进行深入研究。为寻找治疗帕金森症(PD)、老年痴呆(AD)等神经系统疾病的先导化合物,对筋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并对分离得到的部分新克罗烷型二萜类化合物进行了神经细胞保护作用的初步研究。本论文获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对唇形科筋骨草属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的文献综述。2、对筋骨草的甲醇提取物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利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半制备型HPLC等多种色谱分离技术,从筋骨草的二氯甲烷提取物分离鉴定了50个化合物(Figure1),包括42个新克罗烷型二萜类化合物:ajugaciliatinA~R(1~8、12~16、19~22、42)、ajugamarinA2chlorohydrin(9)、ajugamarinAlchlorohydrin(10)、ajugacumbin A chlorohydrin(11)、ajugacumbin F(17)、ajugacumbin A 4,18-diol(18)、ajugalideB~D(38、23、41)、ajuganipponinA~B(36、24)、ajugacumbinA~B(26、25)、ajugarinI(27)、ajugamarinB2、H1、B1、A2、G1、A1、C1(28、30、31、32、34、35、39)、ajugatakasin A~B(33、29)、ajugapantin A(37)、deacetylajugarin IV(40);4 个脂肪酸及脂肪酸酯类化合物:(1OE,15Z)-1-methyl-9,12,13-trihydroxyoctadeca-10,15-dienoate(43)、(1OE,15Z)-9Z12,13-trihydroxyoctadeca-10,15-dienoic acid(44)、(2E,6R)-8-hydroxy-2,6-dimethyl-2-octenoic acid(45)、丁二酸单甲酯(methyl monosuccinate)(46);一个木脂素类化合物:3,3’-bis(3,4-dihydro-4-hydroxy-6-methoxy-2H-1-benzopyran)(47);三个甾醇类化合物:豆甾醇(stigmasterol)(48)、β-谷甾醇(β-sitosterol)(49)、胡萝卜苷(daucosterol)(50)。其中化合物1~8、12~16、19~22、42为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化合物9~11、18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43-47为筋骨草属植物中首次分离的化合物。3、从筋骨草中分离得到的二萜类化合物均为新克罗烷型二萜。从母核结构特点分析,多数C-12位连接1个2-烯-γ-五元不饱和内酯环片段结构。除40~42外,根据C-18位取代基不同,这些新克罗烷型二萜可分为18-chloro(1~11)、18-oxy(12~18)、4,18-epoxy(22~39)等类型。二萜骨架上的C-1位、C-6位、C-12位和C-19位经常被羟基、乙酰氧基、2-甲基-丁酰氧基、2-甲基-2-丁烯酰氧基等基团取代。4、新克罗烷型二萜类化合物的手性碳较多,立体构型相对比较复杂。虽然到目前为止,从筋骨草属分离得到的新克罗烷型二萜类化合物的绝对构型都相同,但是为了更好的阐述分离到的化合物的立体结构,特别是母核骨架中C-12和2-甲基-丁酰氧基中C-2位的绝对构型,我们通过X-ray单晶衍射实验明确了化合物1的立体化学结构。5、新克罗烷型二萜的C-1位和C-12位经常被连氧基团取代,但像化合物19~21这样的C-1与C-12通过醚键连接,形成吡喃环结构比较少见。这类化合物的C-12位均为S-构型,除合成产物外,化合物19~21是此类化合物中首次发现的具有12R构型的天然产物。6、以鸟嘌呤核苷为阳性对照物,采用MTT法,考察了筋骨草中分离得到的部分新克罗烷型二萜类化合物 AjugaciliatinA~J(1~5、14~15、19~21)、ajugamarinA2、Al、A chlorohydrin(9~11)、ajugacumbinF、A(17、26)、ajugalideB~C(38、23)、ajuganipponin A~B(36、24)、ajugamarinA1~B1、A2、G1~H1(35、31~32、34、30)、ajugatakasinA~B(33、29)、ajugapantin A(37)等27个化合物对MPP+诱导的SH-SY5Y细胞的保护作用。与 MPP+单独处理组(61.1 ±4.3%)及阳性对照组(3 μM,70.0 ±3.1%;10 μM,79.7 ±2.9%;30 μM,90.1± 3.8%)比较发现,化合物 2、9、10、20、21、29、30、33、35、36对提高MPP+诱导的SH-SY5Y细胞存活率具有一定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某些化合物的实验组存活率与MPP+单独处理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其中9和29在3μM对细胞的保护作用较强,细胞存活率分别为71.0 ±2.5%、70.2± 3.4%;2和9在10μM对细胞的保护作用较强,细胞存活率分别为80.4 ± 5.3%、79.7 ± 3.6%;2和30在30 μM对细胞的保护作用较强,细胞存活率分别为88.2 ±6.2%、87.5 ±2.6%,同时实验结果还证明,药物浓度与SH-SY5Y细胞存活率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这些新克罗烷型二萜类化合物的对MPP+诱导的SH-SY5Y细胞的保护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为寻找治疗各种神经系统疾病的药物提供了基础研究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