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通络法对血瘀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血液流变学及相关因素的影响

来源 :福建中医学院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5413060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以活血通络立法的“骨脉通”方对血瘀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以阐明血瘀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的影响,并从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角度探讨“骨脉通”方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理。 方法:60例血瘀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予活血通络中药“骨脉通”方);对照组(予钙尔奇600片剂)。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6个月后分别评定“血瘀”临床表现综合评分、甲襞微循环评分并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组间及组内治疗前后对比,并分别与同期体检30例健康中年妇女对比;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测定腰1-4椎体前后位骨矿物密度(BMD),组间及组内治疗前后对比。 结果:两组治疗前“血瘀”临床表现综合评分、甲襞微循环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但各指标均较同期体检健康中年妇女高,并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血瘀”临床表现综合评分、甲襞微循环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并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血瘀”临床表现综合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并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甲襞微循环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相比,治疗组“血瘀”临床表现综合评分、甲襞微循环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对照组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血瘀”临床表现综合评分、甲襞微循环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治疗3个月后降低,并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对照组该三项指标与治疗3个月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相比,治疗组该三项指标均较对照组低,并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前BMD值、T值、Z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6个月后,两组BMD值、T值、Z值均较治疗前升高,其中治疗组L2、L3、L1-4BMD值升高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L3、L1-4BMD值升高有显著性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BMD值、T值及Z值均比对照组高,但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l)血癖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存在着微循环障碍及“粘、浓、凝、聚”的血液流变学变化;(2)“骨脉通”方治疗血癖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不但可改善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更可增加腰椎骨密度,其提高腰椎骨密度的作用与临床常用的复合钙剂相当,但与复合钙剂相比,“骨脉通”方能更加全面改善疼痛等临床表现,提高生活质量,对比研究,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其提高腰椎骨密度的作用,可能通过改善微循环及血液的“粘、浓、凝、聚”状态促进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及利用而实现,亦有可能由其类雌激素样作用而实现,但其具体机理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19世纪末开始形成的日本现代历史编纂学是模仿西方实证主义历史学建构的,但并没有像西方那样深厚的历史哲学基础,在思维层面对历史编纂学构成重要影响的是各种各样的历史观念
2010年12月28日,湖北省随州市开发区淅河镇蒋寨村叶家山的村民,在农田改造时意外发现了一批青铜器。消息很快传到了文物部门。2011年1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专家对此地区
报纸
针对油田油水井暂堵防漏作业的需要,进行了暂堵剂HD的水溶性、分散性、粒径选择的室内实验,对不同渗透率岩心的暂堵效果及岩心动态模拟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暂堵剂对0.45~3
目的:探讨小儿乙型肝炎采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光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乙型肝炎患儿96例,使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儿分为两组,各48例
以泰勒级数定义为理论基础 ,用工程技术中的实例详尽阐述了泰勒级数展开的一阶近似和二阶近似在求解非线性数学问题及复杂函数近似解中的重要作用
Al2O3陶瓷是目前研究最为广泛的结构陶瓷材料之一。Al2O3陶瓷具有机械强度高、绝缘电阻大、硬度高、耐磨、耐腐蚀及耐高温及其重量轻、价格低廉等特点,同时还具有电性能、光
通过对有关宿迁的媒体报道进行实证分析,我们看到近年来权威媒介对宿迁城市形象塑造发挥的巨大作用:从一个寂寂无名的普通苏北地级市变成媒体关注、群众热议的具有所谓“宿迁
介绍了选择性氯化铵焙烧法分解氟碳铈稀土矿提取稀土的新工艺.在该工艺中首先将氟碳铈稀土矿与脱(固)氟剂NaCO(MgO)混匀后高温焙烧进行脱(固)氟,然后通过NHCl在一定温度条件
文章分析MTO生产企业在车间生产运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MTO生产企业的特点,研究运用工业工程专业及相关知识对其车间生产运作进行分析与优化,并提出优化措施。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的复发是临床上较为棘手的问题,影响溃疡愈合与复发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幽门摞杆菌的感染。攻击因子失调的影响如:胃酸、药物及粘膜保护的减弱如:血液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