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从2000年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老龄人口的数量和比重逐年攀升。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日益加快,研究人口老龄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的重点是研究我国人口老龄化对人均产出、劳动参与率、劳动供给率、不同行业人均产出以及通货膨胀的影响。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国老龄化对上述宏观经济的定量影响,有利于国家在制定宏观政策、进行经济调控时考虑人口因素,为制定老龄政策、推动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劳动参与率、劳动生产率和通货膨胀的影响机理,发现人口老龄化通过各种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宏观经济变量。本文从经济产出函数出发,建立人口老龄化与宏观经济变量的数学模型,利用2000—2015年我国各省份的人口和经济发展数据,定量估计人口老龄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并对模型的稳健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老龄化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受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函数形式的影响,进一步验证了模型和结论的合理性。具体结果为:2000—2015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每增加10%,人均GDP增长率上升2.834%,但在老龄化最显著的2010—2015年,老龄化每增加10%,人均GDP增长率会下降1.6%。人口老龄化对人均产出的影响近似等于人口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之和。将2000—2015年以五年为间隔进行实证分析,发现: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人口老龄化对人均产出的影响表现为抑制效应,并且随着老龄化水平的提高,老龄化对人均产出增长率的抑制效应越大。突出表现在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2010—2015年,老龄化每增加1%,人均产出增长率将下降1.6%。在人口老龄化对国民经济行业人均产出的影响方面,人口老龄化对不同行业人均产出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别,并且该影响受部门属性的限制。老龄化程度较低时,老龄化对金融业、批发零售业和农林牧渔业的人均产出具有正向影响;老龄化程度较高时,老龄化表现出抑制金融业、批发零售业和农林牧渔业的人均产出。该结论说明老龄化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会对部分行业的人均产出表现出抑制效应。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人口结构的改变必然会引起社会消费模式、储蓄方式、总供给和总需求发生改变,进而使得人口老龄化对通货膨胀产生影响。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对通货膨胀影响的研究较少,有观点认为低通货膨胀率与人口因素尤其是人口老龄化有关,但是缺少理论和实证分析。为了验证这一假说,本文从经济学理论出发,构建人口老龄化与通货膨胀的数学模型,利用我国31个省份1993—2016年的数据,分别采用混合回归模型、广义回归模型、随机效应模型、固定效应模型和广义矩估计分析人口抚养比、少儿抚养比和人口老龄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结果说明人口老龄化确实对通货膨胀具有下行压力,具体表现为老龄人口抚养比每增加1%,通货膨胀率约下降0.08%至0.3%。为验证不同程度的老龄化水平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是否具有差异,本文对老龄化程度高的样本和老龄化程度低的样本分别进行回归,结果表明老龄化程度越高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越明显,低水平的老龄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微弱。本文的创新点有:①使用变量分解法将老龄化因素从人口因素中分离出来研究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避免了老龄化通过影响其他变量进而作用于宏观经济的弊端。②引入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参与率的代理变量,分析人口老龄化对人均产出增长率、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参与率的定量影响,并分析三者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创新性地分析老龄化对不同行业人均产出的影响。③对比分析老龄化程度低的样本和老龄化程度高的样本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差异。同时,本文也有不足:未研究我国人口老龄化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劳动力人均产出的影响,也没有对未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进行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