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米哈依尔·米哈依洛维奇·左琴科(1895-1958)是苏联时期著名的幽默讽刺作家。俄罗斯的讽刺文学素来以果戈里“含泪的微笑”、契诃夫“荒诞的嘲讽”为代表。作为十月革命后苏联第一批卓有成效的幽默讽刺作家,左琴科在创作初期沿袭了与果戈里、契诃夫一脉相承的俄罗斯讽刺幽默传统。但在继承和发扬先辈们创作经验的同时,他也更注重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进行新的开拓,他对自己所处的时代有其独到的理解和体察,左琴科作品的主人公大多是市民阶层、普通百姓、公务人员。作者善于从人们司空见惯的日常琐事中摄取题材,嘲讽形形色色的市侩心理、庸俗习气以及官僚主义作风。他在描绘那些具有时代特征的人物时,细致、深刻、一针见血,最终形成了颇具个人特色的艺术表现手法,创造了一系列形象鲜明的“左琴科式”小人物群像。左琴科在1920-1921年间创作了自己的第一部短篇,在随后的几年内就成为了大众最受欢迎的作者,原因之一就在于他的叙述技巧。叙述学又译“叙事学”,是20世纪非常引人关注的一种文学批评理论。它与传统文学研究理论的区别在于,叙述学更加注重对文学作品文本内在形式进行研究。叙述者是作品文本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每一部文学作品中都有叙述者存在,只是存在方式有所区别。叙述者被分为隐形叙述者,显性叙述者和缺席叙述者。在左琴科的作品中,大部分的叙述者都属于显性叙述者,并且会以评论的方式介入文本当中。叙述情境是叙述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由于叙述学界各学者提出的分类方法较多且未能统一,本论文依照热奈特提出的叙述焦点,将从内聚焦和外聚集两个方面来分析左琴科的作品。此外,本论文还将从第一叙述人称,第三叙述人称以及叙述人称变换等方面来分析左琴科的作品。因为左琴科的作品中的显性叙述者常常介入于故事当中,担当“讲故事的人”的角色,其语言幽默风趣,也是左琴科作品的艺术特色之一。所以接下来,本论文还将从悖论,重复等方面分析左琴科作品中叙述者的语言塑造。在论文的最后将结合上述分析,总结左琴科的讽刺艺术特色。本论文的现实意义在于:1、分析左琴科作品中的叙述者和叙述情境有助于我们了解作家的创作特点。2、分析左琴科作品中叙述者的语言塑造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作家的幽默讽刺风格。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是左琴科早期20-30年代的幽默讽刺短篇作品集,《一本浅蓝色的书》《感伤的故事》。本论文的理论意义是:从叙述者和叙述情境角度分析左琴科早期的作品,有助于深层次地理解左琴科的整体创作风格和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作家世界观。本论文的实践意义是:本文的研究成果有助于对左琴科感兴趣和喜爱俄罗斯文学作品的人们更深刻的了解左琴科的创作特色。本论文的结构:本文由引言、正文(五章)、结语和参考文献构成。经本文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1、叙述学理论是文学理论的重要领域之一。叙述者和叙述情境在文本的叙述过程中非常重要。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有两个必备的因素:故事和叙述者。故事和叙述者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不同的关系决定着不同的叙事情境。2、左琴科有着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在他的作品中的叙述者大多都是显性的,但是在不同的故事中,叙述者声音的强弱也会有所不同。选择这种叙述,其一是左琴科将叙述者作为自己的面具,通过叙述者的评论来让读者感受到作者想要传达的实质;其二,作者创作的叙述者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了讽刺的对象。3、左琴科达成喜剧效果的主要语言手段包括悖论、重复、不常用意义的使用、嘲讽、不同风格的冲突(并且常常在同一句话里就会出现不同的言语风格)等,这些卓有成效的喜剧手段都是基于情感-风格的对比原则所达成的。4、左琴科的叙述者也是被讽刺的对象,他在叙述的过程中无意识地暴露了自己的不足,有时天真,有时傻头傻脑,有时甚至是愚昧无知,也正是这种不由自主的流露才会产生令人难以置信的滑稽。叙述者声称自己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博古通今,但他的话里却充满了粗俗的俚语、不合时宜的外来词汇以及语法和语言结构的错误。可是左琴科讽刺的目的不是为了讥笑他们,而是想要通过自己的幽默讽刺作品,让人民意识到这些不良习气的存在,并帮助人们去改掉这些不良习气。左琴科的作品不仅对于上世纪20、30年代的讽刺幽默文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的创作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正是因为左琴科的创作成就,讽刺的道德权威及其在社会和道德教育中的作用才得以大大增加。米哈伊尔·左琴科再现了身处社会过渡时期人们的特殊性格,或是用悲伤的讽刺方式,或是以抒情幽默的方式展现出,人的性格如何发生了历史性的裂变。左琴科在开辟自己创作道路的同时,也为许多初登文坛、在讽刺揭露艺术中艰难探索的年轻作家们树立了一个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