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鄂尔多斯盆地甘谷驿油田延长组长6储层勘探开发程度的逐渐深入,油层中的油水分布关系变的更为复杂,相应的开发规律及驱油特性均发生了改变,现有的生产开发资料难以满足下一阶段勘探开发的需求,因此急需对甘谷驿油田的砂体展布和储层特征进行研究,来寻找相对优质储层,为后期油田开发中遇到的问题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
针对以上问题,在油气储层地质学、沉积岩石学和油矿地质学的理论指导下,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和各类分析化验资料,再结合恒速压汞和核磁共振测试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甘谷驿油田延长组长6储层的特征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探究,其中重点研究了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和渗流能力之间的联系,并对后期储层的评价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标准。
研究表明,甘谷驿油田延长组长6储层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砂体发育稳定、厚度大、分布广、呈带状分布,岩性主要以细粒长石砂岩为主;储层的成岩作用相对较强,主要包含压实压溶、胶结、交代蚀变、溶解溶蚀和破裂等作用,对储层的储集能力具有一定的影响;储层的孔隙结构复杂,以Ⅲ类(中排驱压力-细孔喉型)、Ⅳ类(高排驱压力-微孔喉型)为主;储层的平均孔隙度为8.21%,平均渗透率为0.52×10-3μm2,整体物性较差,是典型的特低渗透储层。甘谷驿油田长6储层的物性主要受到喉道的控制,而且孔喉之间的关系与油田勘探开发效果密切相关。
根据鄂尔多斯盆地甘谷驿油田延长组长6储层的沉积相分布及储层特征的各项参数,结合其试油生产资料,建立符合甘谷驿油田长6储层实际情况的综合评价标准,将延长组长6储层划分为4种类型,其中,Ⅰ类、Ⅱ类储层是甘谷驿油田内最好的储层,它们主要集中在水动力条件较强的水下分流河道中心的巨厚砂体中,砂体分选较好,其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都很发育,主要代表为残余粒间孔和溶蚀孔,是鄂尔多斯盆地甘谷驿油田长6储层的优质储层。
针对以上问题,在油气储层地质学、沉积岩石学和油矿地质学的理论指导下,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和各类分析化验资料,再结合恒速压汞和核磁共振测试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甘谷驿油田延长组长6储层的特征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探究,其中重点研究了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和渗流能力之间的联系,并对后期储层的评价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标准。
研究表明,甘谷驿油田延长组长6储层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砂体发育稳定、厚度大、分布广、呈带状分布,岩性主要以细粒长石砂岩为主;储层的成岩作用相对较强,主要包含压实压溶、胶结、交代蚀变、溶解溶蚀和破裂等作用,对储层的储集能力具有一定的影响;储层的孔隙结构复杂,以Ⅲ类(中排驱压力-细孔喉型)、Ⅳ类(高排驱压力-微孔喉型)为主;储层的平均孔隙度为8.21%,平均渗透率为0.52×10-3μm2,整体物性较差,是典型的特低渗透储层。甘谷驿油田长6储层的物性主要受到喉道的控制,而且孔喉之间的关系与油田勘探开发效果密切相关。
根据鄂尔多斯盆地甘谷驿油田延长组长6储层的沉积相分布及储层特征的各项参数,结合其试油生产资料,建立符合甘谷驿油田长6储层实际情况的综合评价标准,将延长组长6储层划分为4种类型,其中,Ⅰ类、Ⅱ类储层是甘谷驿油田内最好的储层,它们主要集中在水动力条件较强的水下分流河道中心的巨厚砂体中,砂体分选较好,其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都很发育,主要代表为残余粒间孔和溶蚀孔,是鄂尔多斯盆地甘谷驿油田长6储层的优质储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