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城市的旅客运输,是政府提供的重要的公共产品,也就要兼顾效率与公平。衡量大城市的客运运输的公平和效率,主要关注参与大城市客运的个体是否负担了和其占有资源相应成本和大城市社会总成本是否相对较优。针对上述两点,本论文从全社会和出行者的角度,以北京为实例,通过对全社会客运总成本、各交通方式的社会客运成本和个体客运成本的分析,评估了已有交通投资和税费政策对社会总成本和个体成本的影响,并揭示社会投资和个人支付成本之间的差异对现有城市交通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和制定合理的税费政策提供了基础性的参考数据。
在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本论文构建了包含交通基础设施、车辆设备、运营管理和外部成本四大类成本的大城市客运成本指标框架,并提出了鉴别和选择细类指标的方法,从资金来源的角度,明确了与政府、企业、个人分别对应的成本和费用指标,并搭建了针对不同运输方式和全社会总成本的计算模型以及出行者支付费用的计算模型。本论文还着重考虑了出行时间、治理污染、交通事故等交通出行的外部成本,使社会总成本的构成更加完善和准确。
本论文以北京市历年统计数据和实际调查数据为基础,以2000年、2005年为目标年,在计算分析得到北京市客运交通各细类成本指标的基础上,汇总得到当年的客运交通社会总成本和小汽车、公共交通、出租车和轨道交通等各客运方式的年度总成本、各客运方式单位周转量成本和出行时间、交通事故等外部成本,并计算了这些成本中政府、企业、个人的分担情况。为了把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成本合理的均摊到各种客运交通方式当中,本论文引入了道路交通资源占有率的概念,并按车辆在道路上行车里程和行车时间得到了相应的占有率计算值。
论文最后围绕着北京市客运系统的投资效果、效率和公平性等问题,对比分析了2000年和2005年的客运成本数据,得到了一些重要的结论:随着北京市“十五”期间车辆快速增长,客运社会总成本增加了两倍,但从车均占有交通资源数据保持基本不变的情况来看,交通基础设施供给水平没有下降,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基本跟上了车辆的增长;五年间北京市公共汽车、轨道交通和出租车单位周转量出行成本均有所下降,小汽车成本的上升是造成全社会单位周转量成本上升的唯一原因;小汽车和公共交通个人支付单位成本低于单位社会成本使更多出行者选择这两种方式出行,应该调整税费政策来提高小汽车的使用费用,以示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