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城市转型背景下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

来源 :天津商业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ob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强调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既要经济社会发展,又要保护环境,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要想协调经济发展和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之间的矛盾、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需要开展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的研究。除此之外,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全球能源变革,我国资源型城市均存在资源枯竭速度加快、产能过剩、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依据各资源城市自身发展特点进行城市转型是维持我国资源型城市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同时,依然面临着经济发展和国民福利的提升问题,并不能单纯的解决环境问题,因此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根本是综合效益导向下的逐步转型。可持续发展的最优标准就是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协同最大化。土地资源为城市转型发展提供空间和场地,资源城市转型发展要依托土地资源,离不开土地资源的投入,资源型城市转型要求对土地利用结构进行调整。因此,在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引导和资源支撑,研究如何实现大同市土地利用结构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最大化,对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资源型城市土地资源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整合国内外学者对资源型城市转型以及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相关文献,基于产业结构演进理论、产业结构优化理论、人地协调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环境价值理论,构建了资源型城市转型、产业结构优化和土地利用结构三者之间的作用机理。其次,介绍了研究对象大同市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概况,并且重点分析了资源型城市大同市发展转型的演变过程。进而,在分析大同市1987-2018年间产业结构和土地利用结构的演进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耦合协同度模型来判断转型背景下产业结构和土地利用结构两者之间的协调性;最后,依据大同市转型目标和大同市产业结构与土地利用结构之间协调水平较差的分析结果,以2015年为基期年,2020年为规划年,基于多目标规划法,建立土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目标函数,从人口总量、国家宏观计划、区域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设置约束条件,利用模糊集最大(小)算法模型和折衷指数算法模型并结合遗传算法,在Matlab软件中运算求解得出四种大同市2020年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通过对综合效益和满意度进行比较得出最优方案。最后,基于最优方案以及大同市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旨在通过调整土地利用数量结构,充分发挥资源型城市大同土地利用经济、生态和社会综合效益,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并且为大同市土地利用规划调整提供些许参考。
其他文献
在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今天,很多中国工程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建设项目市场。他们采取EPC总承包模式,参与到大型电站项目的建设。阿曼SLL海外EPC项目地处阿拉伯沿岸,距港口约三
每件作品、物品都具有其视觉元素,包括轮廓、形状、色彩、光线与质地,这些元素进而构成了作品的形式,并且能刺激观赏者的美感知觉;美感主要是通过视觉和听觉两种感官获得,同时还会
总结了十多年来我们从事ES细胞建系和培养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对策,并对一些常规性的操作步骤进行了改进。同时,对某些尚不明
目前我国著作权法并未明确规定体育赛事直播节目的性质,且作品独创性认定标准规定的也比较笼统,性质认定的不明确和标准的笼统性导致在司法实践和学术讨论中,关于体育赛事直播节目的保护问题一直存在争议,而争议最强烈的就是关于独创性的认定问题,以及体育赛事直播节目的性质是属于我国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还是录像制品问题。体育赛事直播节目的保护,应该从源头出发,应该根据我国著作权法及其修改草案的相关规定,并与司法实
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大力推行“放管服”改革部署,落实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目标是进一步提升政府治理效能、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政府治理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