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贫血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类疾病,在发展中国家,贫血问题尤为突出。贫血是一种症状,可发生于多种疾病,涉及内、外、妇、儿多个学科,其引起的头晕、乏力、恶心等症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贫血性疾病属于祖国医学“虚劳”病证范畴,目前贫血性疾病中医辨证分型欠缺规范化及细化,贫血性疾病常用的辨证体系有脏腑辨证、八纲辨证和气血津液辨证,这些辨证方法在内容上存在着严重的交叉重叠现象,给临床病例讨论、科研方案设计、疗效成果评价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统一及规范贫血性疾病的辨证分型具有必要性。目的本课题通过病例回顾性研究,重点分析贫血性疾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从而为规范其证型奠定基础,为进一步构建贫血性疾病脾肾辨证体系和提高临床疗效提供依据。方法借助广东省中医院病案室所存管的2005年12月1日至2007年11月30日住院治疗的贫血性疾病病例,对患者一般状况、中医证候、西医诊断、实验室指标等资料搜集,将所出现的中医证型进行拆分,并运用统计软件spss13.0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符合诊断标准的贫血性疾病病例200例。第一,200例贫血性疾病病例中医证型的分布:从虚实角度讲:单一证候中虚证类从多到少依次是:肾虚、气虚、脾虚,实证类中从多到少依次是:血瘀、毒蕴、痰浊、湿热。证型简化前后,虚实夹杂类所占比例最高,达70%以上,单纯虚证类占24%以上,单纯实证类所占比例很小,验证了贫血是虚劳类疾病。从脏腑辨证角度:单一证候中从多到少依次是肾虚、脾虚、肺虚、肝血虚、心虚;简化前以肾虚血瘀证所占比例最高,为12%,简化后证型中脾肾亏虚、湿痰瘀毒内蕴证占30%,脾肾亏虚证占12%,充分说明从脾肾辨证是临床辨治虚劳常用的辨证方法。从气血津液辨证角度,单一证候从多到少依次是气虚、阴虚、血虚、阳虚,突出了气虚的重要地位。简化前后证型均多从气血亏虚和气阴两虚角度辨证。从证候组合角度,证候的组合方式共计有66种之多,经归纳简化,两种证候组合出现的频率最高,为39.0%;其次是四种证候组合为31.0%;单证候出现率仅为5.0%。第二,从贫血发生的原因可将贫血性疾病分为外周性贫血疾病和骨髓性贫血疾病,200份病例中外周性贫血疾病占104例,骨髓性贫血疾病占96例,并结合其中医证型研究,得出外周性贫血疾病:从脾辨证最多,跟着是肾、肺、肝、心,与脾密切相关;证型以虚实夹杂类和单纯虚证类为主,实证类较少,多见气血亏虚证,脾肾亏虚、湿痰毒瘀内蕴证。骨髓性贫血疾病:从肾辨证最多,跟着依次是脾、肝,无从肺、心辨证,与肾密切相关;证型以虚实夹杂类和单纯虚证类为主,实证类较少,多见脾肾亏虚、湿痰毒瘀内蕴证,肾虚血瘀证,气阴两虚、毒瘀痰内蕴证。结论贫血性疾病归属中医“虚劳”范畴,中医辨证规律可概言之:脏腑辨证脾肾为主,气血津液辨证总关乎气血、气阴,外邪致病首举瘀血,外周性贫血从脾辨证多,骨髓性贫血从肾辨证多。证型以虚证类和虚实夹杂类为主,单纯实证极少见,可大致归为6型:气血亏虚证,脾肾亏虚、湿痰毒瘀内蕴证,肾虚血瘀证,气阴两虚、毒瘀痰内蕴证,气血亏虚、毒痰瘀内蕴证,脾肾亏虚证。外周性贫血以第一、二种证型为主,骨髓性贫血以第二、三、四种证型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