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琥宁穴位注射治疗肾性血尿风热伤络证的临床观察

来源 :陕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iyiyang97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穿琥宁穴位注射治疗肾性血尿,中医辨证属风热伤络证型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并且从理论和临床两方面探讨其治疗作用机制,从而为临床治疗肾性血尿提供理论基础和有效方法。  方法:  1.病例收集:选取西安市中医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就诊于肾病科门诊及病房的肾性血尿病人。共60例,年龄在14到65岁,性别不限。所有患者均严格按照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  2.治疗方法及相关事项:所有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饮食调护,生活调护,控制血压)。治疗组给予穿琥宁穴位注射联合僵蚕四草汤,取曲池、飞扬、膀胱俞、肾俞各注射穿琥宁注射液20mg每天一次,双侧交替。进行2周后,间隔2周再如上连续进行2周。共12周。僵蚕四草汤加减,日一剂,水煎,分早、晚两次温服。对照组予僵蚕四草汤加减,日一剂,水煎,分早、晚两次温服。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2周,并对治疗前后的中医临床症状及尿沉渣的变化进行疗效判定。通过血常规、肝肾功进行安全性评价。  3.对两组治疗前后总体疗效,症状总积分,各项症状评分进行比较。  4.采用SPASS19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或者秩和检验。p值<0.05判定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治疗组尿RBC(/ul)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治疗12周后治疗组较对照组尿RBC(/ul)显著减少(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RBC(/u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2.治疗组尿潜血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  3.治疗前后观察病例中未出现Scr、BUN以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进展的患者。  4.治疗12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症状总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显著(P<0.05),治疗12周后治疗组较对照组症状总积分下降显著(P<0.05)。  5.治疗12周后,治疗组及对照组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患者的皮肤灼热瘙痒、腰脊酸痛、口干咽燥、咽痛、小便黄赤等症状(P<0.05);治疗12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可明显改善咽痛、皮肤灼热瘙痒、小便黄赤症状症状;腰脊酸痛、口干咽燥症状也有明显改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  6.12周后治疗组中医证候显效率优于对照组。  结论:  1.穿琥宁穴位注射联合僵蚕四草汤加减较单纯口服僵蚕四草汤加减可有更能有效降低肾性血尿风热伤络证患者尿红细胞计数及尿潜血;  2.穿琥宁穴位注射联合僵蚕四草汤加减及单纯口服僵蚕四草汤加减对观察病例的Scr、BUN、24小时尿蛋白定量无明显影响。  3.穿琥宁穴位注射联合僵蚕四草汤加减与单纯口服僵蚕四草汤加减相比更能有效改善肾性血尿风热伤络证患者小便黄赤、咽痛、皮肤灼热瘙痒症状。  4.穿琥宁穴位注射联合僵蚕四草汤对大部分肾性血尿风热伤络证患者是比较安全的。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基于补肾透邪法的加味寿胎颗粒的毒性程度;观察加味寿胎颗粒含药血清的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的效果和作用,为进一步开展临床研究及进行加味寿胎颗粒的抗病毒机制研究,提供
  目的: 后循环缺血 (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ehmia,PCI) 性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该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其临床特点为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易致急性脑血管疾病的
目的:对女性寻常型痤疮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女性痤疮发病及痤疮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评价银黄消痤胶囊结合心理及行为疗法治疗女性寻常型痤疮(证属肺胃血热瘀阻证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小柴胡汤的出处、组成、煎服法研究。小柴胡汤来源于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由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甘草、生姜、大枣 7 味药
  目的:观察补肾调周法对卵巢早衰(POF)模型大鼠血清抑制素 B(INH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影响,探讨补肾调周法对卵巢早衰早期干预的影响。   方法:将90只大鼠随机分
  目的:1.以析因设计法观察中药抗光敏合剂对具有光敏感的皮肤红斑狼疮的干预程度及预后。2.科学地评价中医辨证论治参与红斑狼疮治疗的疗效。3.观察健康对照者同红斑狼疮病
目的:为探索中医经络学说中原穴与其相应脏腑的蛋白同源性,本实验选取足少阴肾经为示范经脉,探寻其原穴“太溪”与肾脏皮质组织之间的相关物质基础,建立肾经经穴组织蛋白双向凝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