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 脑胶质瘤组织培养体外化疗药物敏感性试验的建立
目的:建立脑胶质瘤的组织培养体外化疗药物敏感性检测法,用于筛选化疗药物及指导临床个体化化疗。
方法:应用组织培养体外药敏检测法,对112例人脑胶质瘤标本进行化疗药物敏感性测定,所测药物为脑肿瘤常用化疗药物顺铂(DDP)、长春新碱(VCR)、替尼泊甙(VM26)、尼莫司汀(ACNU)、替莫唑胺(TMZ)及:DDP+VM26组合。
(1)比较各组化疗药物体外抗肿瘤作用的差异。
(2)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化疗药物作用后肿瘤组织的超微结构变化。
(3)分析各组化疗药物敏感性与患者临床资料(性别、年龄、病理分级、肿瘤初发或复发)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1)DDP+VM26组合用药与VM26单药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其他四种单药(P<0.003),但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而且DDP+VM26组合用药与VM26单药的抑制率之间高度相关(r=0.791,P<0.001)。
(2)透射电镜观察:化疗药物作用后肿瘤细胞呈凋亡中晚期改变及坏死改变。
(3)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初发或复发均对药物敏感性无明显影响;仅组合用药DDP+VM26的敏感性与病理分级有关(x<2>=4.447,P=0.035),其他药物的敏感性与病理分级无显著相关。
结论:
(1)胶质瘤患者不同个体对同一药物及同一个体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差异很大。
(2)化疗药物通过引起肿瘤细胞凋亡或坏死发挥抗肿瘤作用。
(3)脑胶质瘤化疗应优先选择VM26为主的联合用药;制定个体化化疗方案时,患者性别、年龄、病理分级、肿瘤初发或复发等因素不能作为主要参考因素。
第二部分 脑胶质瘤化疗耐药机制的研究
目的:研究脑胶质瘤中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化疗药物体外敏感性之间的相关性,探讨胶质瘤的耐药机制及耐药性的预测。
方法:采用组织培养药敏检测法测定50例脑胶质瘤标本对五种不同类型化疗药物(DDP、VCR、VM26、ACNU、TMZ)的体外敏感性,同时在组织芯片平台上,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原位杂交法检测脑胶质瘤组织中p53、Ki-67和耐药相关蛋白MGMT、P-170、Topo Ⅱ、GST-π的表达情况。
结果:
(1)成功制作了包括3例正常脑组织和50例脑胶质瘤的组织芯片,而且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技术可有效地应用于组织芯片,在组织芯片中均有清晰易辨、定位明确的着色。
(2)不同病理级别胶质瘤KI-67和GST-π的表达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它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与病理分级之间无明显相关。
(3)分析各种化疗药物体外抑制率与耐药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关系,发现仅ACNU的体外抑制率与GST-7c的表达水平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0.318,P<0.05)。
(4)突变型p53蛋白与野生型p53 mRNA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0.806,P<0.001)。突变型p53蛋白与Ki-67、TopoⅡ的表达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分别为0.286和0.401,P<0.05);Ki-67与Topo Ⅱ、GST-π的表达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分别为0.377和-0.332,P<0.05);耐药相关蛋白GST-π与P-170、TopoII的表达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分别为0.317和-0.298,P<0.05)。
结论:胶质瘤的耐药机制是一个多种因素共同参与的复杂过程。肿瘤体外药敏试验结合耐药相关基因的检测,对于胶质瘤个体化化疗方案的制定、临床化疗疗效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部分 体外药敏试验指导下脑胶质瘤化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体外药敏试验指导脑胶质瘤化疗的临床疗效及意义。
方法:对脑胶质瘤标本常规采用组织培养药敏检测法进行5种化疗药物的体外敏感性检测,以指导临床化疗方案的制定。将临床化疗疗效与体外药敏检测结果相比较,分析二者之间的符合情况。
结果:
(1)总计完成112例人脑胶质瘤标本的体外药敏检测,其中在我院接受化疗并进入疗效评价的患者共19例,共化疗53个周期,平均2.8个周期。采用1个化疗方案者17例,2个化疗方案者2例,按照WHO疗效评价标准,总计进行疗效评价21例次。
(2)体外药敏检测结果与临床疗效的总符合率为81.0﹪,阳性符合率为83.3﹪,阴性符合率为80﹪。体外药敏试验预测的敏感性为62.5﹪,特异性为92.3﹪。
(3)药敏试验敏感组CR 2例、PR 1例、SD 2例、PD 1例,客观有效率(CR+PR)为50﹪,疾病控制率(CR+PR+SD)为83.3﹪;药敏试验耐药组无CR和PR、SD 3例、PD 12例,客观有效率(CR+PR)为0﹪,疾病控制率(CR+PR+SD)为20﹪。客观有效率与疾病控制率在药敏试验敏感组显著高于耐药组(P<0.05)。
结论:脑胶质瘤组织培养体外药敏检测法可以用于排除无效药物、筛选敏感药物,并且有助于提高临床化疗疗效,值得进一步扩大病例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