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0后女作家群的小说创作是二十世纪末到新世纪初的一个独特的文学镜像。她们以颇受争议的写作姿态和文学实绩向中国当代文学史呈现出了一个完整的生成状态、发展变化和可以预见的未来走向。自70后女作家登上文坛以来,媒体批评和学院批评就从未停止过对其的追踪与研究。反观学界的研究成果,在文化研究、文学史界定、文本研究等领域均取得了一定的拓展和深入,但在叙事学研究方面仍存在着可以继续的空间。本论文主要以新世纪70后女作家的小说创作为研究基础,以叙事学为基础的理论框架,从叙事轨迹、叙事主体、叙事客体、叙事形态的转变方面对其作叙事研究,并考察她们的叙事转变对新世纪女性文学发展的意义。论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梳理70后女作家群的成长与叙事轨迹。即通过对70后女作家群作研究对象的界定、成长轨迹的梳理,明确新世纪70后女作家进行叙事转变的原因和背景。70后女作家在世纪之前以群体姿态登场是文学与市场共谋共享下的狂欢,带有揠苗助长,主题先行的意味。媒体批评在对其发挥着聚拢功能的同时也对其文学创作风格行炒作遮蔽之实,致使70后女作家在世纪末面临了叙事的困境。新世纪后,出于作家群内部的自省、外界文化的压力以及学院批评善意的匡正等各种原因,70后女作家的叙事有了转变的契机。第二部分,主要内容为70后女作家新世纪之后的叙事转变。即以叙事学为基础的理论框架,从叙事客体、叙事主体、叙事形态等角度,对70后女作家新世纪后在叙事上的特点与转变作出逐一的梳理及总结。首先在叙事客体的呈现上,退去了“另类”与“先锋”这些标签,走出了女性世界的拘囿,将关注的目光投注到了女性以外的世界,例如对都市文明的反思,对乡土的诗意表达,对两性关系的新思考。其次,在叙事主体上表现出了崭新的叙事主体风貌。逐渐退去了世纪前那种张扬、膨胀到近乎颓废的主体展示姿态,转而凝聚了一种积极自觉的主体道德力量,找到了本应属于小说家的责任。在这种力量的指引下她们开始介入了对于周围日常生活的审视与言说之中,不时地根据叙事上的需要退去叙事主体形象的性别标识,并对叙事主体的功能构成进行着灵活的配置。随着叙事主、客体的变化,也必然带来了叙事文体上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叙事视点、叙事结构以及叙事功能的转变等方面。第三部分,主要阐述新世纪70后女作家的叙事转变对于新世纪女性文学发展的意义及启示。小说家对于叙事客体、叙事主体、叙事形态有意识的选择和运用都是为了指向一定的意义。尽管新世纪70后女作家的叙事转向在多元的评判标准的检测下存在着诸多具有争议的得失之处。但本文认为单从女性文学视域对其审视更为合理。由此,文章进一步指出70后女作家群的叙事转变虽不完美,但为新世纪重建女性文学的价值标准,重展女性文学“飞翔”的叙事姿态提供了一定的风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