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博科夫是20 世纪世界文坛上的一位重量级人物,在小说、诗歌、戏剧等多种体裁方面都取得了很高成就。尽管由于其小说《洛丽塔》而备受争议,在欧美学界褒贬不一,他仍然称得上是一位极其严肃的作家。本文试图从他的生活经历出发,借助巴赫金等人关于时间的论述,探讨纳博科夫时间体验的特点:断裂的时间意识。并以此为切入点,深入分析这一时间意识在其小说文本中的深刻影响:小说内容的狂欢化和叙事形式的空间化。本文认为,正是对时间的非连续性体验,使纳博科夫的小说获得了与众不同的特质,由此也使他成为促使文学从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转变的重要作家。本文由“引言”、“正文”及“结语”组成,其中“正文”又分为三部分。引言:评介纳博科夫的创作概况及国内外关于其小说艺术的研究现状。对于断裂的时间观在纳博科夫小说中的关键性作用,目前还鲜有学者论及,而事实上无论在小说内容还是形式方面,时间意识都是纳博科夫小说中一条至关重要的线索。因此本文把研究内容聚焦到他的时间观上来,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正文”第一部分:纳博科夫与断裂的时间。作为流亡作家,纳博科夫一生经受了田园时间与道路时间的分裂,以及道路时间本身的分裂,因此时间的分裂成为他不断强化的感受。在小说中,时间的分裂表现为转喻与隐喻的强烈对比,以及隐喻暗含的审美距离。时间的断裂感在叙事内涵与叙事形式两方面深深影响了他的写作。第二部分:狂欢化的审美内涵。如何在写作中弥合断裂的时间体验,获得审美“狂喜”,是纳博科夫创作的重要目的。在叙事内容上,纳博科夫通过描述小丑式的人物、狂欢化的笑声以及充满危机的时空点,使作品贯穿着狂欢式的世界感受,体现了人与世界的新的毗邻关系,断裂与伤痛也得以象征性地弥合,从而实现了存在的整体感。第三部分:空间化的叙事艺术。除了作品叙事内容的狂欢化外,与纳博科夫的时间感受相联系的,还有作品叙事形式的空间化。在《洛丽塔》、《微暗的火》、《说吧,记忆》等小说中,纳博科夫分别运用了“互文”、“不可靠的叙述者”、“并置”,以消解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线性因果结构,突出文本意义的不确定性以及读者的能动作用,文本也因此成为空间化的文本。结语:以上正文的三个部分,分别从时间维度探讨了纳博科夫独特的时间意识,从狂欢化诗学的视角审视其小说的审美文化功能,从空间关系入手展现其叙事艺术的价值,而断裂的时间意识是贯穿于本文的一条主线。我们认为纳博科夫对时间断裂性的深刻感受使他的作品独树一帜,而与其相关的创作理念也影响了后来的许多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