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治理的社会运动:中国环境运动的政治分析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hhe123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国的环保活动大量兴起,据统计全国已有2700个以上的民间环保组织,而由环保组织和群众发动的环境抗争,也成为社会焦点。比起1980年代少数社会精英反对三峡大坝工程的事件,在2004-2005年发生的反对怒江水坝运动,人们看到中国环保运动有了截然不同的面貌。一方面是环保组织和环境社会运动有了长足的发展与空间,另一方面则显示国家与社会关系也有了变化,体制内部也浮现环保运动的支持力量,愿意在决策过程中将民间环保组织的意见局部地纳入考虑。因此学界注意到,在中国处于渐进的威权国家转型过程中,社会运动与政治发展之间,是否开始发生或逐渐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   环保运动由于关注生态与自然的维护,即使在独裁或威权政体内,也具有一定的正当性和道德感,能争取各种社会资源与群众支持。中国的环保运动发展,会类似于东欧前社会主义国家那样,成为推动民主转型的一支政治力量,还是像韩国、台湾的环保抗争,伴随着民主化过程而受官僚体制承认后,反而走向动员衰退?抑或是在一党制的政治体系中走出一条特殊的存活模式?中国社会运动与政治发展的进程,有没有一个内在的关联性在起著作用,如果存有这种关联性,那么其对未来中国的政治改革乃至于民主成长,又具有怎样的意义?在国家制度转型期间,中国的威权体制如何因应和面对社会运动的萌芽?这些问题都值得探讨。   本论文认为,中国环保运动的兴起,并日益在体制内受到某种程度的认可,不纯然是社会运动本身自主与独立的集体抗争所带来的成果。党国机关在改革开放后,固然提供了较以往宽松的政治气氛和社会自由度,但任何长期、公开和制度化运作的非政府组织与社会运动,如果没有取得国家的默许与认同,或不符国家执政的议程,肯定难以成长。而环保运动的蓬勃和活跃,除了得到国家的允许与承认之外,最重要动力来自于官僚体制内各部门的权力博弈、政策角力以及制度形成期间的讨价还价的后果,是政治精英一种有意图的促成。由于环保部门在体制内的弱势和边缘,为了加强它在环保治理上的影响与筹码,以及配合环保机制的扩权需要,就必需与体制外的社会部门和非政府力量进行结盟合作。由于环保部门有寻找盟友的需要,其引进社会力的结果,就助长了环保运动的有限度成长与发展。   除此,还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是随着国家、社会与市场的关系日趋复杂互动,中国党国机关既不能全面排斥社会运动的影响,也不允许社会运动挑战其权威,而是正尝试选择性地争取特定的社会力量并与之结盟,来配合其政策议程,以至形成一种“被治理的社会运动”模式。不过,当前这种国家与社会的互动还未形成常态性与制度化的关系,而是根据议题、时机与策略,选择或转换结盟对象。其结果是,社会运动对推进政治发展的作用,将是间接、渐进与迂回的方式。与此同时,在党国机关运用和扶植特定社会运动之际,也会影响到社会运动的体质和性格。为此,国家主导下的环保运动,其自主性和独立性仍待加强,虽然它们在推动公民参与和环保治理上将有所贡献,但对中国政治的发展与变迁,其角色不应受到高估。   本研究认为:是中国政治体制的渐进调节创造了社会运动,而非社会运动推动政治发展。国家对社会运动仍保留极高的协诱能力与竞合关系。就理论意义而言,它有助于揭示当代中国国家意志的二重性,进而导致社会运动的出现并成为必要。因为在价值意图上,国家需要维护生态环境,保障人民福祉,但在行动取向上,国家本身却产生内在的分歧与矛盾,这种意志的不一致与政经利益冲突有关。两者的偏离,导致社会弱势群体需要通过社会抗争来表达诉求,国家也有动机结合社会运动力量,以改造自身的制度缺失。国家的二重性,使得国家既防范社会运动,也需要社会运动。  
其他文献
目的目的调查分析行包检查仪x射线辐射场情况,为职业危害防护提供依据。方法用射线巡检仪检测检查仪周围射线强度。结果行包检查仪周围不同方向的辐射场强度不同。并且在同一
高级技术工人越来越成为中国企业急需的人才,如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技工学生,是技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以技工学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及其教育对策为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