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清徽商的崛起,与当时徽州的农业紧密相关。明中期以后,徽州的粮食生产面临十分不利的局面,尽管徽州人为增加粮食产量进行了艰辛的尝试,但收效不大,粮食短缺日益成为徽州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粮食供应的不足迫使徽州人穷则思变,于农业以外寻求出路,从而为徽商崛起提供了动力。首先促成了徽州粮商的成长,土地资本也成为徽商从商资本的重要来源。与此同时,徽州山林既给兴起中的徽商提供了丰富的经商资源,又使他们在贩卖山货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从商经验。 徽商群体的出现,经商利润的积聚,给徽州农业带来了希望。明清徽商兴盛给徽州农业带来的实际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积极的贡献,也有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徽商对徽州农业生产的贡献体现在改善了徽州农田水利、促进了徽州农业技术进步。徽商还深刻地影响了徽州的农业经营方式和农产品贸易。徽商引起徽州粮食生产经营方式和山林经营方式的变化,其中既有进步因素,也有对传统的巩固;徽商的兴起扩大了徽州农产品的外销市场,促使徽州土特农产品种类更加丰富,并在徽州的粮食输入贸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徽商兴起还影响了徽州农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改善生活条件、赈济家乡灾荒等方面的影响是积极的;但徽商也引起了徽农传统生活价值观的蜕变,其虚名在外拖累了徽州农民,特别是部分无良徽商对徽农进行的盘剥,这些都对徽州农民的生活产生了较大的消极影响。 总而言之,徽商的产生与明清时期的徽州农业是密不可分的。在徽商成长的道路上,徽州农业曾在两个方面给予徽商不同的影响:一为逆境。粮食种植业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使得徽州人无法完全依赖传统的农耕收入养活自己,促使他们奋发图强、转而从商;一为顺境。徽州山林的得天独厚优势、林产品的丰富,形成了徽商经营的最初底气和自始至终的优势。而兴盛时的徽商对徽州农业的反作用则是全面而深广的。总体来看,对于徽州的农业,徽商重农产品流通领域,轻农业生产领域;重山林业,轻粮食种植业。明清时期徽商对徽州农业的发展有一定促进作用,但也有较多的消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