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城乡二元的公共产品供给政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滞后于城市,农村公共产品整体供给不足,且村庄之间供给不平衡。
本文的基本假设是不同村庄公共产品供求具有共性与差异性;不同村庄因为与城市距离的不同而在公共产品供给方面呈不同状态,即与城市距离近的,村民与城市联系更加紧密,村民的生产生活、思想意识与城市联系更加紧密,公共产品供给状况越好。
本文通过位于华中地区的帽村与河村,调查讨论了距离城市远近不同的两类村庄公共产品供求的共性与差异性。并从农业技术服务、农田水利建设、财经医疗、文化教育、村庄秩序与环境、民政事业六个方面来进行考察分析。
帽村与河村公共产品供给方面的共性是农业技术供给严重不足,供给主体服务缺失;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不完善,无法满足农民的需求;金融服务体系非常不健全;医疗卫生事业投入依然不足;文化教育资源匮乏:村庄秩序有待改善;农村养老保障体制非常不健全。两村公共产品需求的共性是:农民对农业技术和信息;改善农田水利建设;加强农村医疗保障,改善农村医疗服务水平:更优质的文化教育资源;更良好的社会秩序;城乡一体化的环境服务设施;完善养老保障,提高基层政府服务能力的需求强烈。两村公共产品供求的共性反映出当前村庄公共产品供给不足,供给主体功能缺失。
两村公共产品供求的差异是帽村的农田水利建设状况、环境服务供给状况更好,但养老问题更为严重;河村的集体文化活动形式更为丰富,社会秩序比帽村的好,村干部的组织能力和服务意识较帽村好。
造成差异的因为是多方面的,主要是村庄经济实力、拥有人力资源的多少,村庄公共管理主体的能力的强弱,与城市中心的距离的远近等。
本文认为,要优化村庄公共产品供给须完善供给主体结构,提升公共服务能力,需要形塑多主体合作的供给结构,不同主体提供的不同侧重点的公共产品,建构多样化的需求表达机制,针对公共产品供给差异性平衡村庄公共产品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