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茶文化在我国已有悠久历史,而作为“茶”用的植物自古以来就呈现多样性,在我国民间尚有许多应用历史悠久的除山茶属(Camellia)以外的茶,如藤茶、苦丁茶、老鹰茶、甜茶等。对此,肖培根院士提出了‘别样茶’的概念。本论文采用四种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方法对已收集到的33种别样茶的抗氧化作用进行评价,并测定它们的总多酚含量,筛选出抗氧化活性显著的藤茶作为研究对象,实地考察了藤茶在民间的应用情况,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为寻找天然的酚类抗氧化剂和治未病的良好保健饮品奠定基础。藤茶,原植物为葡萄科蛇葡萄属的显齿蛇葡萄Ampelopsis grossedentata (Hand.-Mazz.)W.T.Wang,在我国应用历史悠久,分布及应用范围主要涉及湖北,湖南,贵州,广西等省区。藤茶的幼嫩茎叶在民间当茶泡饮主要具有消炎抑菌、止咳利咽等作用;也有一些地区将藤茶全株入药用于治疗黄疸型肝炎、皮肤过敏、体癣、疥疮、疮疡肿毒等疾病;现代药理活性研究表明藤茶及其总黄酮具有抗菌消炎,降糖降脂,抗肿瘤等作用。本论文对藤茶的传统药物学进行了初步研究,对藤茶的现代研究进行了系统综述,同时笔者赴贵州和湖北两个主产地对藤茶的民间应用及产销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同时,本论文建立了藤茶UPLC-DAD指纹图谱,对藤茶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的谱效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双氢杨梅素是藤茶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的最大贡献成分,同时测定了40份藤茶样本中主成分双氢杨梅素的含量,结果发现各地采收的原植物及商品中双氢杨梅素的含量(5.07%-23.08%)参差不齐,未有明显规律可循,这可能是藤茶的生长环境,采收时间及加工方式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此外,本论文以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为评价指标,利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进行响应而分析对藤茶抗氧化活性的日常冲泡工艺优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g藤茶加56ml(80℃)的水,冲泡5.8min时,藤茶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可达86.49%,即藤茶的抗氧化活性达到最佳,为更科学地饮用藤茶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参考依据。综上所述,本论文主要对藤茶的民间应用和产销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了初步探索,为进一步深度开发藤茶这一药食两用植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