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代中后期恰逢我国文人思潮萌发和急速扩张的重要时段,此时,在以南京、苏州、松江(现属上海)等地为中心的江南地区,形成了极具规模和感召力的文化艺术综合体。众多江南书画家将绘画所传递的独特意境与园林的造景、建设融合成为书画界的文化趋势。进而,文人士大夫阶层的绘画题材也从传统的自然山水拓展至江南园林领域之中。由此,极具时代特色的绘画新门类——园林题材山水画应运而生了。自魏晋南北朝始,自然风景一度是山水画创作的主要灵感来源,传统绘画艺术与风景园林的关联较为疏离。随着社会思潮和文人生活的演进,“园林”这一概念逐渐被赋予了复杂的精神追求,诸如美学追求、审美追求等等。将园林与山水融揉的新理念取代了山水情境的传统观念,表现书斋、庭园、隐居生活等主题的绘画作品开始涌现,园林作为文人士大夫隐逸闲居的媒介,传递了他们身处闹市,心居山林的逸趣,这种趣味成为封建社会中后期文人雅士山水画创作的主流思想。沈士充借用江南园林题材山水画来隐喻文人生活与理想的举动,符合艺术发展的潮流,拓展了古典逸韵中隐逸思想的内涵,引领了十六世纪以来江南地区文人士大夫雅与俗、生活与艺术相结合的新风尚。本文拟以形式分析作为主要的研究方法,兼顾考据学、风格学等手段将沈士充唯一存世的园林图册,也是其绘画艺术达到颠峰的代表作——《郊园十二景图》,将其放置于历史与文化发展的大环境中进行综合考证。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和图像资料,从作品诞生的社会背景、具体内容、图式渊源、美学价值、文化属性和艺术特色等角度对该画册进行全方位的解读---明代中后期文人雅居和闲隐理想的盛行,影响了江南园林题材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和进一步发展;文人园林题材山水画通过所表现的文化内容和思想渊源,揭示了明代中后期文人士大夫阶级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江南造园活动的热衷。本选题的初衷,是为现代人类感受和深入了解中国古典文化和人文风景提供相应的图像和文字资源,在反观明代中后期文人画的发展概貌的同时,对明代中后期文人绘画的艺术特点、精神内涵及其在整个中国美术史、文化史中的地位和影响作出客观而真实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