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随着聚合物驱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油田的聚合物驱正逐渐面向高温、高盐、稠油油藏。由于在恶劣油藏环境中,普通聚合物体系黏度损失严重,传统依靠提高黏度来增强体系的流度控制能力依然存在问题。课题组在提高聚合物流度控制作用的长期研究中,从提高聚合物建立残余阻力系数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使用树枝状分子结构以提高聚合物的流度控制能力的重要思路。通过课题组前期的不懈研究,树枝状聚合物的分子构型以及合成机理也渐臻完善。本文在课题组前期针对树枝状研究的基础上,以1,3-丙二胺作为引发核,通过其与丙烯酸甲酯发生迈克尔加成反应和酰胺化反应,合成得到了一、二、三代的树枝状大分子;并采用顺丁烯二酸酐对每个代数的树枝状大分子末端胺基进行改性,在大分子中接入双键结构,提高树枝状大分子活性;然后按一定加量将丙烯酸、丙烯酰胺、抗盐单体AMPS及相应代数的改性大分子骨架单体加入纯水中发生水溶液共聚反应得到一、二、三代的树枝状聚合物产品。通过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氢谱对产品进行表征,图谱结果表明产品符合预期结构。本文研究了在不同溶液浓度、渗透率、注入速度以及剪切前后等外界条件下,聚合物建立残余阻力系数的能力变化,研究发现树枝状聚合物的代数越高,则其建立残余阻力系数的能力越强;本文还针对不同代数树枝状聚合物在多孔介质中的滞留量进行了研究,发现聚合物在孔隙介质中建立的滞留量越高,其建立残余阻力系数的能力也就越强,初步解释了不同代数树枝状聚合物建立残余阻力系数出现明显差异的原因。为了进一步明确不同代数树枝状聚合物建立滞留量不同的主要原因,本文针对聚合物建立滞留量的主要方式进行了探索,发现随着树枝状聚合物的代数增大,聚合物建立滞留量的主要方式逐渐由表面吸附作用向机械捕集作用发展,而且机械捕集作用所占比重越大,其建立滞留量的能力就越强。最后,本文针对不同代数树枝状聚合物原液以及产出液的微观结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从微观层面上深入的解释了为何不同代数树枝状聚合物会采取不同的作用方式建立滞留量,以及为何机械捕集作用所占比重越大,聚合物在孔隙介质汇总滞留的能力就越强这两个问题。并提出在满足注入性条件下,应尽量增加聚合物分子的流体力学尺寸以及分子结构强度,增大聚合物分子聚集体被高渗透多孔介质捕集的儿率,从而增强聚合物在高渗多孔介质中的滞留能力以及建立残余阻力系数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