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代数树枝聚合物建立残余阻力系数的能力研究

来源 :西南石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随着聚合物驱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油田的聚合物驱正逐渐面向高温、高盐、稠油油藏。由于在恶劣油藏环境中,普通聚合物体系黏度损失严重,传统依靠提高黏度来增强体系的流度控制能力依然存在问题。课题组在提高聚合物流度控制作用的长期研究中,从提高聚合物建立残余阻力系数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使用树枝状分子结构以提高聚合物的流度控制能力的重要思路。通过课题组前期的不懈研究,树枝状聚合物的分子构型以及合成机理也渐臻完善。本文在课题组前期针对树枝状研究的基础上,以1,3-丙二胺作为引发核,通过其与丙烯酸甲酯发生迈克尔加成反应和酰胺化反应,合成得到了一、二、三代的树枝状大分子;并采用顺丁烯二酸酐对每个代数的树枝状大分子末端胺基进行改性,在大分子中接入双键结构,提高树枝状大分子活性;然后按一定加量将丙烯酸、丙烯酰胺、抗盐单体AMPS及相应代数的改性大分子骨架单体加入纯水中发生水溶液共聚反应得到一、二、三代的树枝状聚合物产品。通过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氢谱对产品进行表征,图谱结果表明产品符合预期结构。本文研究了在不同溶液浓度、渗透率、注入速度以及剪切前后等外界条件下,聚合物建立残余阻力系数的能力变化,研究发现树枝状聚合物的代数越高,则其建立残余阻力系数的能力越强;本文还针对不同代数树枝状聚合物在多孔介质中的滞留量进行了研究,发现聚合物在孔隙介质中建立的滞留量越高,其建立残余阻力系数的能力也就越强,初步解释了不同代数树枝状聚合物建立残余阻力系数出现明显差异的原因。为了进一步明确不同代数树枝状聚合物建立滞留量不同的主要原因,本文针对聚合物建立滞留量的主要方式进行了探索,发现随着树枝状聚合物的代数增大,聚合物建立滞留量的主要方式逐渐由表面吸附作用向机械捕集作用发展,而且机械捕集作用所占比重越大,其建立滞留量的能力就越强。最后,本文针对不同代数树枝状聚合物原液以及产出液的微观结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从微观层面上深入的解释了为何不同代数树枝状聚合物会采取不同的作用方式建立滞留量,以及为何机械捕集作用所占比重越大,聚合物在孔隙介质汇总滞留的能力就越强这两个问题。并提出在满足注入性条件下,应尽量增加聚合物分子的流体力学尺寸以及分子结构强度,增大聚合物分子聚集体被高渗透多孔介质捕集的儿率,从而增强聚合物在高渗多孔介质中的滞留能力以及建立残余阻力系数的能力。
其他文献
随着微信的普遍应用,“微商”群体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微商”是微信商家的简称,是指在微信上发布商品信息,通过微信朋友圈传播扩散,并通过微信聊天与潜在客户进一步接洽交易细节
报纸
研究背景: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为临床常见的危重症,发病率与死亡率较高且极易向慢性肾损伤转化,目前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积极寻找肾损伤后
水稻(Oryza sativa L)是中国最重要的禾谷类作物之一,然而,低温、干旱等环境胁迫日益严重地威胁到我国的水稻生产。因此,深入开展水稻抗逆相关基因的功能和进化研究,对水稻安
目的: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r1,SIRT1)系sirtuin家族成员之一,是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依赖的III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可参与细胞增殖、凋亡、代谢以及应激反应等生命过程。研究证实SIRT1在多种肿瘤中异常表达且与肿瘤耐药有关。本研究应用靶向SIRT1的RNA干扰慢病毒重组载体分别在细胞水平及动物水平研究SIRT1-shRNA对人
针对高速弹体表面耐烧蚀抗冲刷防热涂层技术,通过技术领域背景调研分析、防热涂层技术的专利检索和分析,从宏观和中观角度对该技术领域的相关专利状况、主要申请人及该领域的
全国第四次、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省出生人口性别比有所上升。出生人口性别比的状况.会对未来人口发展、婚姻、家庭以及社会稳定产生较大的影响。因
原发性痛经是由于子宫中前列腺素增加而引起的子宫肌肉收缩增强及缺血所致。但还有其它因素影响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释放。含有精氨酸的血管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简称AV
冠心病是一种严重威胁到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危的疾病,作为一种慢性病,往往需要坚持长期用药,而且必须按照医生的处方服用。如果随意服用,不仅达不到用药效果,还可能带来心血管
报纸
我国是水资源紧张、水污染情况严重的国家,污水的直接排放会污染水资源,破坏生态环境。基于此,文章根据小流量生活污水的排放特点和其经济、技术及管理状况,结合MBR工艺的特
红泡柑是中药,全身都是“宝”。《本草纲目》记载:“橘实小,其瓣味微酸,其皮薄而红,味辛而苦;柑大于橘,其瓣味酢,其皮稍厚而黄,叶辛而甘。”也就是说,皮薄,很容易剥皮那种叫柑子;皮厚,需要
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