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调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检测这些菌株的同源性及相关碳青霉烯酶、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型,了解其流行病学特征和分子耐药机制。 方法:1、收集我院2009年11月-2010年1月临床分离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共54株,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对其进行鉴定并完成药敏实验,结果判读采用CLSI标准执行,利用“Whonet5.3”软件对耐药性结果进行分析; 2、通过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所有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以了解其流行病学特征,是否存在克隆菌株在院内流行爆发; 3、设计合成有关碳青霉烯酶和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型的引物序列,采用PCR技术对所有54株菌进行特异性扩增,并对PCR产物进行DNA测序分析。 结果:1,重庆市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的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都是多重耐药菌株,其中21株对临床常用14种抗生素表现为全耐,其它菌株对青霉素类、第三四代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及磺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均>90%; 2、通过PFGE对全部54株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同源性分型,结果显示分A、B两个型,A型分为A1、A2、A3、A4四个亚型,B型分为B1、B2两个亚型。其中A型数量最多,是主要流行型别,各基因型间有一定的亲缘关系。 3、全部54株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都携带OXA-66基因,其中53株菌检测到OXA-23基因及其上游插入序列ISAbaⅠ;41株菌检测到16S rRNA甲基化酶armA基因阳性,IMP、VIM型金属酶基因检测为阴性,也未发现OXA-24、OXA-58型碳氢霉烯酶基因。 结论:1、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率较高,其中以重症监护室最为突出,菌株均为多重耐药,甚至泛耐药,耐药情况严重。应引起我们警惕,加强细菌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 2、我院各临床科室,特别是重症监护室存在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克隆株的流行,同时也存在散发分布。耐药克隆株的传播流行是造成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增加的主要原因,需采取切实有效地措施干预控制其传播。 3、我院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对碳氢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是产OXA-23型碳青霉烯酶基因及其上游插入序列ISAbaⅠ。armA型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在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中广泛分布,其介导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高水平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