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简称LDH)是由于腰椎间盘退变或在外力作用下,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刺激或压迫相应水平的一侧或双侧脊髓神经根,而引起腰痛、下肢痛或膀胱、直肠功能障碍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会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能力和工作。研究目的:舍岩针法是近年来流行于韩国针灸界的一种针法,此法源于中医针灸,严谨巧妙,治疗各种疑难杂症疗效卓著。其处方构成由中医针灸学中12经脉的五输穴为主,按照“虚则补其母,虚则泻其官”和“实则泻其子,实则补其官”的概念以配穴,提出对12经脉关联的正格、胜格、寒格、热格等针灸处方,有着自己独特的取穴法和行针手法。舍岩针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即相反于中医针灸常规取穴治疗法。本研究通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观察和评价舍岩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理论依据,同时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针刺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研究方法:2011年11月-2012年2月选取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针灸科门诊,CT或MRI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按照统一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和纳入标准严格筛选对象进行研究。本课题对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了随机对照观察,治疗组30例采用舍岩针法,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取穴法,治疗9次为一个疗程。二组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视觉模拟评分表(VAS评分)、日本矫形外科学会制定的腰椎疾患综合评分标准进行综合评分(JOA评分)及腰腿痛的生活质量评分表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价,疗程结束后用Excel软件采集数据,通过SPSS Statistic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个疗程结束后三项检查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显示,治疗组VAS评分平均变化为6.73→2.43,平均改善率为4.60%,对照组VAS评分平均变化为7.17→3.13,平均改善率为4.00%;治疗组JOA评分平均变化为13.03→21.70,平均改善率为57.75%;对照组JOA评分平均变化为11.30→19.07,平均改善率为56.08%;治疗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平均变化为20.73→10.23,平均改善率为24.37%;对照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平均变化为24.03→14.33,平均改善率为22.74%。治疗组和对照组一个疗程后的VAS评分、JOA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定都有明显的效果,虽然治疗组的结果稍高于对照组,但各项检查结果差异都为P>0.05,此表明二组之间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本研究实现过程中舍岩针法与常规针刺法在疗效上无明显差异。但值得关注的是两组各项评定结果的标准差。治疗组VAS评分改善率为4.30±1.393,对照组VAS评分改善率为4.00±0.910;治疗组JOA评分改善率为57.75±21.344,对照组JOA评分改善率为56.08±16.331;治疗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为24.37±14.844,对照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为22.74±8.361,上述对比数据可以得出治疗组评定结果的标准差比对照组明显增大,因此可以得出治疗组的疗效相对不稳,疗效相差较大,对照组虽然疗效相对稳定,但其疗效较一般。另一方面治疗组的选穴较少(5~8个穴位),但其对整体调理功能很强,除了腰腿痛以外,还能改善颈肩部疼痛、消化系统症状、睡眠异常等其他症状,且取穴均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方便治疗。结论:①舍岩针法与常规针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都有确切的临床疗效,而且两种针法疗效上并没显出明显的差异。②舍岩针法除了控制腰腿痛以外,还具有很强的整体调理功能。③舍岩针法疗效标准差较大,所以治疗时需要很准确的辨证论治,才能期待理想的疗效。④舍岩针法使用五输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以是一种安全可靠、操作简便、价廉的疗法,但是四肢末端的穴位针刺时疼痛感较重,疼痛承受力较差的病人不适合舍岩针。⑤舍岩针法的取穴以五输穴为主,针刺部位为健侧,采用左右、男女、午前午后、九六捻转补泻行针手法,即不同于常规针刺治疗法,为临床针刺治疗提供了一项新的选择。⑥舍岩针法取穴均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方便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