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古汉语词汇是汉语词汇的源头,也是中古和近代汉语词汇的基础,所以确切地了解上古汉语词汇对于有意涉及汉语词汇研究的人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步。另一方面,《论语》、《孟子》不仅是儒家学派的重要经典,同时它们也反映了春秋战国时代的用词习惯和特色,因此,本文针对这两部先秦文献中的近义名词分三个部分来进行讨论:
第一部分:《论语》、《孟子》名词研究的价值、概况和方法。
《论语》、《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在语言风格和语言使用习惯上有很多相似点,对于后世的书面语也有极其深远的影响。目前学术界不乏对《论语》、《孟子》中哲学思想、观念的研究,然而针对二书近义名词的辨析和探讨其中演变的论述却未达到全面性的发展。因此,本文尝试以二书中常用近义名词作为研究对象,并参考近年来有关《论》、《孟》词汇研究资料,同时以《今文尚书》、《易经》、《诗经》、《左传》、《庄子》等先秦文献中的语料库作为辅助材料,力求在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中说明二书中词汇的特色,以使我们对《论》、《孟》,乃至于春秋战国时代名词的演变有初步的认识。
第二部分:《论语》、<孟子》近义名词辨析。
本章从字形、词义、词性、出现频率和使用习惯等方面,来对“人民/氓;邦/国;天/帝;帝/后/君/王;身/躬/体/躯;子/女;禽/鸟;犬/狗;忧/患”等九组名词进行辨析。这九组词大致上可分成四类:一、“人/民/氓;邦/国;天/帝;帝/后/君/王”;二、“身/躬/体/躯;子/女”;三、“禽/鸟;犬/狗”;四、“忧/患”。第一类主要是在探讨与社会制度相关的常用名词,并通过辨析以说明当时人们对于周遭环境认知的改变和词义演变之间的关系。而第二和第三类中所要探讨的对象是与“人”和“动物”相关的常用名词,同时也藉由辨析其中词义来说明语言分工、书面词汇产生年代等等的相关现象。最后一类是抽象名词,此节会尝试说明词性改变和当时的词汇演变的情形。
第三部分:《论语》、《孟子》近义名词演变的方式。
《论》、《孟》近义名词词义演变的方式包括了:一、词义变化;二、词义扩展和收缩;三、词义转类;四、词性改变_、五、词义分工:六、近义词是构成复音词的条件等等。前三者是属于范畴内的词义演变方式,即它们都在相近的语义场内发生变化,同时它们的词性基本上改变不大。第四点则是跨越语义场的词义演变方式,而改变或增加词性功能是它们最明显的特征。归纳二书中名词演变的原因,本章尝试做出两方面的推测:一、人为因素导致词义演变;二、语言经济原则导致词义演变。前者与当时社会形态的改变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而后者则藉由词义分工和组合成复音词的方式说明词义本身就有一种自我调节的功能,当字的产生不能满足于现况的需要,又或是几个词同时拥有同一个义位时,它们之间就会发生自我调节的现象,以达到最符合经济效益的使用习惯。
第一部分:《论语》、《孟子》名词研究的价值、概况和方法。
《论语》、《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在语言风格和语言使用习惯上有很多相似点,对于后世的书面语也有极其深远的影响。目前学术界不乏对《论语》、《孟子》中哲学思想、观念的研究,然而针对二书近义名词的辨析和探讨其中演变的论述却未达到全面性的发展。因此,本文尝试以二书中常用近义名词作为研究对象,并参考近年来有关《论》、《孟》词汇研究资料,同时以《今文尚书》、《易经》、《诗经》、《左传》、《庄子》等先秦文献中的语料库作为辅助材料,力求在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中说明二书中词汇的特色,以使我们对《论》、《孟》,乃至于春秋战国时代名词的演变有初步的认识。
第二部分:《论语》、<孟子》近义名词辨析。
本章从字形、词义、词性、出现频率和使用习惯等方面,来对“人民/氓;邦/国;天/帝;帝/后/君/王;身/躬/体/躯;子/女;禽/鸟;犬/狗;忧/患”等九组名词进行辨析。这九组词大致上可分成四类:一、“人/民/氓;邦/国;天/帝;帝/后/君/王”;二、“身/躬/体/躯;子/女”;三、“禽/鸟;犬/狗”;四、“忧/患”。第一类主要是在探讨与社会制度相关的常用名词,并通过辨析以说明当时人们对于周遭环境认知的改变和词义演变之间的关系。而第二和第三类中所要探讨的对象是与“人”和“动物”相关的常用名词,同时也藉由辨析其中词义来说明语言分工、书面词汇产生年代等等的相关现象。最后一类是抽象名词,此节会尝试说明词性改变和当时的词汇演变的情形。
第三部分:《论语》、《孟子》近义名词演变的方式。
《论》、《孟》近义名词词义演变的方式包括了:一、词义变化;二、词义扩展和收缩;三、词义转类;四、词性改变_、五、词义分工:六、近义词是构成复音词的条件等等。前三者是属于范畴内的词义演变方式,即它们都在相近的语义场内发生变化,同时它们的词性基本上改变不大。第四点则是跨越语义场的词义演变方式,而改变或增加词性功能是它们最明显的特征。归纳二书中名词演变的原因,本章尝试做出两方面的推测:一、人为因素导致词义演变;二、语言经济原则导致词义演变。前者与当时社会形态的改变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而后者则藉由词义分工和组合成复音词的方式说明词义本身就有一种自我调节的功能,当字的产生不能满足于现况的需要,又或是几个词同时拥有同一个义位时,它们之间就会发生自我调节的现象,以达到最符合经济效益的使用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