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成功敲除了少孢节丛孢Arthrobotrys oligospora中细胞色素P450编码基因AOLs110g222,并对野生型及敲除突变株△AOLs00110g222的部分表型特征及代谢组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初步研究了细胞色素P450AOLs00110g222的生物功能;以及利用酵母同源重组手段成功构建嗜热真菌Talaromyces thermophilus中PKS/NRPS杂合合成酶基因的MT及NRPS domain敲除载体的构建。利用antiSMASH2.0及BLAST,对少孢节丛孢的全基因组信息(ATCC24927)中可能参与其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基因进行分析,发现少孢节丛孢基因组中的涉及到次生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有25个,并对其中20号基因簇中的类豌豆素去甲基化酶类的P450基因AOLs00110g222进行了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同源性分析表明,P450AOLs00110g222基因序列与火丝菌Pyronema omphalodes中的豌豆素去甲基化酶的相似度为47%,而相似度最高的为捕食性真菌£actylellina haptotyla中功能未知的假设蛋白H0727405。利用In-FusionTM PCR Cloning等技术方法构建了基因AOLs110g222的敲除载体,应用同源重组原理,CaCl2-PEG介导的真菌转化和PCR验证等方法得到敲除突变菌株△AOLs00110g222。对比敲除株△AOLs110g222与野生型在菌丝生长速率,菌丝、孢子形态,产孢能力、孢子萌发率,捕器形成,线虫捕食率等方面上的差异。发现突变菌株△AOLs00110g222在三维菌网捕器形成和线虫捕食能力上与野生型菌株相比,出现明显的抑制。在线虫诱导36小时内,突变菌株△AOLs110g222在捕器形成数量和线虫捕食率上分别较野生型菌株平均降低了36.0%和51.0%。表明P450基因AOLs00110g222可能参与少孢节从孢的三维菌网生成及调控捕食线虫能力。通过HPLC及GC-MS检测分析突变菌株△AOLs110g222与野生型菌株的发酵液粗提物,发现基因敲除株△AOLs110g222与野生型菌株在GC-MS图谱上有显著差异,其中敲除株△AOLs110g222缺少的在野生型菌株中检测到的18个特有峰值,与数据库比对,鉴定15个化合物其中苯环类化合物4个,多环芳香族类化合物5个;吲哚类化合物2个,长链脂肪类化合物4个。同时在突变菌株AAOLs110g222中检测到14个特有峰值,与数据库比对,鉴定10个化合物,包括苯环类化合物1个,苯并呋喃类化合物1个,长链脂肪烷类化合物3个,环肽类化合物2个,萜类化合物2个,甾醇类化合物1个,也检测到在野生型及敲除株△AOLs110g222中含量发生变化的6个峰值,鉴定4个化合物,苯环类化合物两个(苯乙酸和邻二苯甲酸长链脂肪酯),直链萜类化合物1个,长链饱和脂肪酸1个。而在IPLC-DAD图谱上,突变菌株△AOLs110g222与野生型菌株无明显差异,在突变菌株△AOLs110g222发酵液中检测到能调控孢子生成的少孢素类化合物。以上研究结果,即少孢节从孢P450基因AOLs00110g222的缺失将导致长链脂肪烷类化合物的出现及不饱和脂肪酸的缺失,表明该P450基因可能参与长链脂烷类化合物的后加工或修饰过程。研究表明A. oligospora中P450基因AOLs110g222不仅参与了少孢节丛孢的长链脂肪烷类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同时参与了捕食器官生成,影响真菌的捕食能力。在嗜热真菌T. thermophilus的研究中,对其中可能参与次生代谢产物thermolides A-G的合成酶基因簇进行了预测,利用酵母同源重组手段成功构建嗜热真菌T.thermophilus中MT及NRPS生物合成酶基因的敲除载体,为对嗜热真菌中PKS/NRPS杂合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研究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