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应用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资料,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和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 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NOAA)扩展重建的月平均海表温度(Surface Sea temperature,SST)资料等,对1961-2010年南海(the South China Sea,, SCS)和西北太平洋(the Westren North Pacific,WNP)不同时段生成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 TC)频数的时空分布及年代际变化特征和可能影响热带气旋的背景环境场进行了分类研究。主要结论如下:将TC活动期划分为活跃期(6-11月)和平静期(12-5月)两个时段。TC活跃期和平静期在南海到西北太平洋中西部都存在三个TC的高频区,平静期TC生成高频区位置较活跃期大致偏南5个纬度左右。TC生成频数均存在明显的年际差异,根据线性趋势分析,南海50年生成TC频数的年代际差异不大,没有显著的增减趋势,而西北太平洋TC频数在两个时段内均存在显著的减少趋势,且减小趋势在活跃期更显著。小波能谱分析可知,南海TC频数在活跃期和平静期均存在3-5年的短周期和10年左右的长周期振荡,而西北太平洋TC频数在两个时段仅存在短周期变化。根据突变性检验,西北太平洋TC频数在1990s存在突变。从TC频数的经验正交展开分析上看,在TC活跃期和平静期,南海和西北太平洋上生成TC频数的第一特征向量都表现为一致的增加或减少的变化趋势,而活跃期的第二特征向量表现为南海与西北太平洋中西部的TC频数存在相反的变化趋势,平静期的第二特征向量则表现为130°N以西海域的TC频数与130°N-150°N范围内生成热带气旋存在相反的变化趋势。活跃期和平静期西北太平洋TC的生成频数与水汽通量散度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而在活跃期南海TC频数与水汽通量散度仅在南海中北部有弱的负相关,在平静期南海东部到菲律宾附近海域有显著的负相关。合成分析结果也显示,不同时段中在南海TC高频年,中低层既存在水汽的辐合异常,也存在辐散的异常,但南海位于水汽通道上,高频年往往水汽输送较强,并在活跃期和平静期分别在南海北部和东部存在局部的辐合异常,低频年南海中低层则一致为水汽辐散异常。活跃期西北太平洋TC高频年,西北太平洋中东部水汽辐合偏强,而平静期西北太平洋TC高频年,西北太平洋中西部水汽辐合偏强,低频年热带西北太平洋水汽辐合都偏弱。因此在活跃期南海和西北太平洋TC高频年中,生成TC分别在南海北部和西北太平洋中东部明显偏多,而平静期高频年中南海东部以及西北太平洋中西部TC频数明显偏多。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西北太平洋上500hPa位势高度和海平面气压场变化,对TC生成具有重要影响,但二者对活跃期南海上的TC频数的影响并不显著。从气候平均态上看,西北太平洋上的TC高频区对应于300hPa附近较强的垂直上升运动高值中心,而在南海,即使在高频年垂直上升运动也偏弱。对流层高低层的环境垂直风切变对生成TC频数的影响较大,不同时段南海中北部和西北太平洋中东部垂直环境风切变较小,因而对应生成的TC频数偏多。活跃期南海TC频数与SST的相关性不大,平静期南海上TC频数与赤道中东太平洋SST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活跃期西北太平洋TC频数则与印度洋、南海和西北太平洋西部SST为显著负相关,与中东太平洋SST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平静期西北太平洋TC频数与印度洋、南海以及赤道东太平洋SST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而TC生成源地局地SST与TC频数之间则呈现相反的异常变化关系,这可能是由于TC频数增多时,低层环境风速增大,海表面附近水体的垂直混合交换作用加剧。低层环境风速越大,跃温层位置越深,使下层更多较冷的海水翻涌到海表面,从而导致局地SST较常年变化不大甚至出现冷的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