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疾病,具体致病因素不明确。目前医学界普遍认为UC的发病是由家族遗传、免疫调节、环境等各种因素共同导致的。主要以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为主。病变部位主要局限在结直肠的粘膜层和粘膜下层,弥漫性分布,主要集中在直肠、乙状结肠为主。UC在欧美远高于发病率国内,但近些年在我国也有明显的递增趋势。在治疗方面,西医主要以5-氨基水杨酸、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为主,最近几年出现了一类新的药物——生物制剂,能提供更加有效的靶向治疗。鉴于西药长期使用带来的副作用以及治疗成本的居高不下,中医药治疗UC另辟蹊径,不仅在UC症状缓解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疗效,而且为患者节约了客观的经济支出,发挥了中药便捷、廉价、有效的优势。这也为我们进一步研究探索中医中药治疗UC带来了信心。目的:探讨溃结灵Ⅳ号对大肠湿热型UC活动期患者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大肠湿热型活动期UC诊断标准的3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溃结灵Ⅳ号和美沙拉嗪保留灌肠,早晚各一次,一个疗程为7天,连续4疗程。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中患者血清HIF-1 α和粪便LF含量变化水平,以此指标评估溃结灵Ⅳ号和美沙拉嗪疗效对比,为临床使用结灵Ⅳ号提供可靠依据。结果:治疗前后治疗组、对照组的血清HIF-1α和粪便LF含量均有明显降低。其中,治疗组血清HIF-1 α治疗前(85.65 ± 11.16)ng/L,治疗后(41.52± 9.57)ng/L,变化率(44.13± 12.79)ng/L,P<0.05。对照组血清HIF-1α治疗前(86.84±12.05)ng/L,治疗后(52.27 ±10.19)ng/L,变化率(34.57±11.68)ng/L,P<0.05。治疗组粪便LF治疗前(94.93 ± 17.41)ng/L,治疗后(12.21± 2.07)ng/L,变化率(82.71±16.65)ng/L,P<0.05。对照组粪便 LF 治疗前(92.87± 16.15)ng/L,治疗后(12.69± 3.44)ng/L,变化率(80.17±14.55)ng/L,P<0.05。治疗组的Sutherland、肠镜评分与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结论:1.溃结灵Ⅳ号对大肠湿热型UC活动期患者的疗效显著。2.溃结灵Ⅳ号可使大肠湿热型UC活动期患者的血清HIF-1 α和粪便LF明显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