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目的是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伤寒杂病论》中的临床诊疗思维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中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临床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对医学的发展产生影响。中医临床诊疗思维是医生通过望闻问切等临床诊疗手段获得临床资料,运用中医理论和思维方法对临床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和升华的认知活动,对于疾病的诊治和康复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和学习中医临床诊疗思维可以有效地提高中医理论水平,增强临床实践能力。《伤寒杂病论》作为我国第一本内容完备的临床医学著作,善于总结前人临床诊疗思维成果,用基础理论指导临床辨证论治,结合作者多年临床经验,发展和完善了中医临床诊疗思维内容,对于治疗疾病作用重大。它深受《黄帝内经》和秦汉哲学中思维方式的影响,并能结合中医思维的特点,完善了临床诊疗思维体系,在临床诊疗实践中起到指导作用。在医疗实践中,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需要特别关注诊疗思维模式。通过大量文献研究,可以发现《伤寒杂病论》形成了别具特色的临床诊疗思维模式,本文总结出其中重要的有:病证配合的思维模式、阴阳二维的思维模式、病症主次的思维模式、类证鉴别的思维模式、方证统一的思维模式和治法对证的思维模式等。这些临床诊疗思维模式比较成熟,内容相对完善,在疾病诊治中具有实用价值,可以起到重要指导作用。这些诊疗思维模式较能反映张仲景医学的特色,也为后代医家所继承和发扬。通过研究《伤寒杂病论》中的临床诊疗思维,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医的特色,发扬中医医疗优点,并对继承和弘扬祖国医药文化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特别是在研究和学习《伤寒杂病论》等中医经典时,应该树立一个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不仅在微观上要研究其中的具体条文和治法用方,还要从宏观上把握其诊疗思维,掌握其思维的特征,融汇贯通,理解和掌握中医的精髓。只有这样才能将中医理论更好地付诸于诊疗实践,继承中医核心价值观,发挥中医的优良传统,更好地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