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生长发育的调控效应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jun_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解决高密度下玉米倒伏、空秆、小穗、秃尖、贪青晚熟等一系列问题,提高玉米的生理耐密性,达到通过提高玉米种植密度来大幅度提高产昔的目的。本文以新型调节剂EC为材料,通过研究在化控条件下玉米的生长状况,探索一条如何通过植物生长调节剂来提高玉米产量的技术道路,并从玉米的产量、形态和生长代谢等方面入手,研究EC的调控效果和作用机理,为今后玉米化控技术的研究提供部分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玉米产量的化学调控效应:在60000至90000株/hm<2>的密度下,EC对玉米产量没有影响,由于控制了玉米株型,显著提高了经济系数;在105000、120000株/hm<2>的高密度条件下显著增加了玉米的穗行数,提高了玉米的产量和经济系数。 2、玉米生长和形态的化学调控效应:EC在控制玉米株型的基础上,维持了玉米正常的群体增长率,提高了相对生长率和净同化率,保证了果穗的正常发育;适当降低株高,缩短穗下茎节间的长度和增加穗位节的长度,显著降低玉米的穗位高和穗高比,增加了玉米基部节间的粗度和茎杆的密度,提高玉米的抗倒伏能力:在增加叶片厚度的基础上降低玉米授粉关键期的叶面积系数,改善群体的通风透光条件。 3、玉米生理代谢的化学调控效应:EC增加了玉米根系的伤流量,提高高密条件下玉米抽雄吐丝期以后植株的根系活力,避免玉米根系的早衰;提高玉米拔节期以后叶片中PEP羧化酶和硝酸还原酶的活性,保证玉米籽粒的正常发育,促进NO<,3><->的高效转化;提高拔节期茎杆中、大喇叭口期叶片中和籽粒形成期籽粒中ABA的含量,增强玉米的抗逆性,促进同化物的卸载、转化;提高籽粒形成期以后籽粒中Z+ZR的含量,增人库容和促进同化物的调运。
其他文献
瘢痕疙瘩是一种皮肤过度纤维化疾病,自发或者继发于皮肤的各种损伤,特征为胶原纤维过度沉积于真皮及皮下组织,常表现为突出皮肤表面的暗红色质硬肿块.不但明显影响患者的外观
期刊
矮秆抗倒是小麦育种的重要目标性状之一,矮秆基因或矮源是矮秆育种的物质基础。现已鉴定的小麦矮秆基因有26个,但由于存在已知和未知的不良遗传连锁,使得真正能够用于小麦育种的只有少数几个,因此,研究不同麦区小麦品种矮秆基因分布的规律和矮源的利用情况,为育种提供直接可资利用的材料和方法,创造或筛选新的矮源和矮秆基因,丰富育种家的亲本圃,对未来育种研究和生产都将具有指导性意义。本试验选用254份黄淮麦区小麦
本试验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对氮、磷、钾施肥量与嫁接西瓜和厚皮甜瓜的产量、生长及品质进行了相关性研究。其结果表明:   1.嫁接西瓜   (1)以西瓜产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小白菜(Brassica chinensis L.)是我国常年消费的主要叶菜之一。防虫网覆盖塑料大棚是中国南方地区夏秋季节进行小白菜安全生产常用的简易设施。辐射和温度是影响蔬菜生长的
小麦与其它作物一样也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深入研究与利用是大幅度提高小麦产量与品质的一条重要途径。小麦杂种优势利用有多种途径,其中杀雄剂途径,由于用来配制组合的父母本均可从常规品种中自由地选择与组配,大大地提高了杂交小麦育种的效率,目前已成为小麦杂种优势利用中一条最简捷可行的途径,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尤其是杂交剂SQ-1,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种新型小麦杂交剂,杀雄效果彻底,对小麦无任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