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实文化下财政体制与预算制度模式的选择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it6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94年分税制以来,中国财政制度演变更多的是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和借鉴,移植现代市场经济国家成熟的财政制度。由于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中国现实文化有诸多的差异。因此,将基于西方价值观念和主流文化下形成的财政体制和管理模式移植到中国,在一定程度上必然产生制度与文化的冲突,具体表现为与现实文化相容的非正式规则在相当程度上取代了正式规则而成为财政制度的主导,制度与文化的不容带来交易成本上升,财政管理效率下降(或未达到最优化)。因此,这篇论文也可看作是探讨有关中国财政体制和预算模式的选择与现实文化兼容性问题。总体来看,论文内容涵盖了中西方文化、制度与人的行为的主要差异、中西方不同财政体制与文化的适应性分析、中西方不同公共预算管理制度与文化的适应性分析,并对中国现实文化下财政体制与预算制度模式的选择提出如下建议: 1、关于分税制财政体制,建议尽快将上下级政府间的财权、事权划分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进一步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完善省以下分税制财政体制;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财力薄弱地区的支持力度,实现地区间协调发展。 2、关于公共预算制度的完善,建议尽快建立政府预算公开制度;建立行政首长绩效责任制;推动公共预算的法制建设;要健全完善人大预算监督制度以及逐步建立和完善部门预算的支出标准。 论文的创新之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文化的视角对财政体制和预算模式的选择和变迁进行了深入分析。由于中国社会运行的机理将“面子”、“人情”也作为交易费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中国财政制度选择必需考虑文化的因素和作用,只有建立与现实文化相适应的财政制度才是正确的选择。 2、对西方和我国财政体制变迁与现实文化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分析指出,西方和中国的财政体制变迁都是与文化相适应的,所不同的是西方财政体制比中国财政体制更好地解决了政府间分税分权和不同级次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效率问题。 3、在对西方文化背景下西方公共预算制度的选择与变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预算分配中的非正式制度进行了深入分析,揭示出非正式制度始终是预算分配的核心制度。 4、提出我国财政制度的选择与完善的具体思路,从与现实文化相适应的角度出发,对财政体制完善、公共预算制度的完善提出改进措施,认为财政制度选择与完善不仅应重视技术细节的完善,更重要的是在既定文化背景下通过改变公共财政的基本观念,建立完备的法制基础以及增加预算公开和审核力度等方式,推进公共财政体制的建设。
其他文献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加速和中国的对外开放,中国外商直接投资保持高速增长。截止2008年底我国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达8521亿美元,有效的弥补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资金缺口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口的寿命大大提高,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得人口的出生率降低,老年人在整个社会中的比例也大大提高。根据国际公认的老龄化社会指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