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尔羌河流域河道水量耗散过程分析研究

来源 :石河子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zerg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尔羌河作为塔里木河流域重要的源流之一,其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关系到流域的生存和发展,而在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区域间用水矛盾日益突出。开展叶尔羌河河道水量耗散分析,揭示河道水量耗散规律可为优化水资源合理配置、解决区域间用水矛盾突出的问题及未来规划发展提供基础和参考。本文在对叶尔羌河流域近20a水土资源变化分析情况下,收集流域水文站点资料,对流域河道耗散过程进行初步分析,最后通过SWAT模型模拟叶尔羌河径流过程,对径流中水量耗散过程进行还原分离,并在此基础上,将1990~2015年间土地利用数据输入SWAT模型中,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叶尔羌河水量耗散情况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自上世纪末九十年代以来,干支流均进入到丰水年段。在源流区径流量增加的情况下,由于社会经济用水量不断增加,增加了地表水资源的引用量。据水资源评价分析表明,叶尔羌河流域多年平均自产水资源总量为76.7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75.5亿m3,占水资源总量的98.4%;地表水与地下水不重复量为1.1亿m3。(2)据土地利用变化分析表明,耕地面积持续增加消耗更多水资源,因此在上游山区来水增加的趋势下,下泄水量反而下降。研究区30a间耕地由1990年的5030.84 km2,增加到2018年的8487.57km2,增长68.7%,通过整体景观格局分析,叶尔羌河整体近30年里景观趋于破碎化,各景观类型之间的连通性增强,景观多样性继续增大,景观异质性越来越高。植被覆盖度变化分析表明叶尔羌河植被覆盖度呈整体改善,局部恶化趋势,其中2000~2010年增加趋势显著,而后一时段2010~2018年显著降低,人类活动较多的城镇附近及下游河道左岸出现明显降低。(3)通过水文站点分析,河道水量损失与来水呈现正相关关系,2001~2017年河道水量损失均值为27.46亿m3,河道水量损失率为33.11%。其中2009年河道水量损失水量最小,为17.6亿m3,2012年河段河道水量损失水量最大为41.78亿m3。而对比不同时段的河段来水、引水及河道水量损失水量可以看出,2012~2017年喀群渠首+江卡平均来水比2001~2011年偏多(来水平均增加9.93亿m3),引水量从61.72亿m3增加至73.35亿m3,河道水量损失及退水水量均出现减少,黑尼亚孜断面径流量出现增加(5.13亿m3)。(4)模拟结果表明叶尔羌河年均河道损耗量呈现沿水流路径减小的特点,这是由于径流出山后水量较大,河道内水面面积相对较大,加之水流流经渗漏强烈的山前冲洪积过渡带,河道水量渗漏大,随沿程灌溉引水,河道内径流逐渐减小,水面面积相对变小,河道损耗量随之减小。近20年卡群站和江卡站多年平均来水量为82.99亿m3,48团渡口多年平均下泄水量为19.84亿m3,卡群和江卡到48团渡口多年平均河段损失量为63.54亿m3,其中自然河道水量损失为15.86亿m3,占比为24.97%,国民经济耗水量为47.67亿m3,占比为75.03%。48团渡口到黑尼亚孜总河道水量损失中国民经济耗水量4.58亿m3,占比47.27%,自然河道水量损失5.11亿m3,占比52.73%。自然河道水量损失中河道渗漏1.78亿m3,占比34.83%,河道蒸发3.33亿m3,占比34.37%。
其他文献
残膜资源化利用过程中,无论采用熔融造粒还是热压制板等工艺流程,均对膜杂中土壤含量有严格限制。目前,新疆棉田残膜回收以机械化方式为主,但机械回收的膜杂物料中存在严重的残膜裹挟土壤现象,膜杂中土壤含量高,导致残膜资源化利用困难。为解决上述问题,开展了交错式多筛体膜杂除土装置设计与试验研究。本文以新疆秋后棉田机收膜杂物料为研究对象,分析机收膜杂中棉秆、残膜、土壤等物料特性,设计了交错式多筛体膜杂除土装置
新疆凭借昼夜温差大的优势,成为世界三大葡萄“天堂种植区”之一。施肥是葡萄种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肥料在林果种植过程中担当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有机肥的施加不仅可促进果品对营养的吸收利用及提高果品品质,还可改良新疆地区土壤盐碱化程度且提高土壤肥力。但是,在施肥过程中存在劳动强度大、环境差、费用高、效率低和效果不佳等问题。针对有机肥施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依据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原则,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
生土建筑作为世界历史悠久的传统建筑之一,具有易取材、造价低、易施工、低耗能、无污染等优点,在新疆村镇地区分布广泛,但因生土材料自身缺陷,导致墙体强度低、抗震性能差等缺点,在历次震害中属于破坏最为严重的结构形式。目前生土结构尚无明确抗震设计方法,其抗震设防主要依赖于构造措施,故研究生土墙体地震作用下失效机理,提出地震作用下生土结构性能退化的合理评价指标和失效判据对后续建立生土结构设计方法、开展地震损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规模逐渐增大,建筑用砂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自然河砂匮乏急需寻找可以代替的材料。我国沙漠砂资源丰富,如果能够合理利用,不仅可以解决建筑用砂紧缺的问题,在拥有沙漠砂的地区还能就地取材,节约材料运输成本。节点是连接混凝土结构梁、柱、板的关键部位,其抗震能力直接关系到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能。本文采用先局部后整体的方法进行研究,利用ABAQUS软件分别建立沙漠砂混凝土空间中节点
精准对行分层施肥是提高肥料利用率的重要技术之一,但分层施肥装置工作阻力大、分肥准确性差和残差拥堵等成为目前制约发展的主要问题。因此本文针对以上问题,在精准对行分层施肥机原有分层施肥装置的基础上,依据雄性蜣螂角突轮廓曲线进行设计。采用离散元仿真和土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分层施肥装置的结构参数以及作业速度进行优化,通过田间试验对优化后的分层施肥装置分肥准确性和残差拥堵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结论如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很多老旧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已经无法满足现有规范规定的要求。因此,需要对这些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土结构进行加固处理。现有的加固技术主要有以下不足之处:(1)施工工艺复杂;(2)成本较为昂贵;(3)加固时需对原结构进行开槽,打孔,注结构胶等操作,这样会损伤原有结构的整体性,并造成一定污染。对此,课题组提出一种新型的组合加固方式:楔形钢板箍与钢绞线网复合聚合物砂浆加固技术。
当今世界,在自然灾害面前,地震可以定义为最具有毁坏性的自然灾难之一,尤其是对村镇建筑。目前,采用现有的现浇式构造柱约束墙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墙体的整体性和抗震性能,据调查在我国新疆南疆等村镇偏远地区,由于地处偏僻,多数村镇建筑都不设置构造柱,即使少量设置了构造柱,但构造柱的施工质量却很差,起不到约束墙体提高房屋抗震性能的作用。其次,近些年来,随着国家“限黏禁实”的推行,国家对于绿色建筑材料的研
从节约经济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来说,利用加固技术对以下三类建筑物进行加固补强具有重要意义:(1)遭受地震损伤的可修复建筑;(2)不满足现行抗震设防要求的老旧建筑;(3)因勘察、设计、施工等环节产生人为疏忽造成不满足结构设计规范要求的建筑。因此,开发出更多的便于施工且有效的建筑结构加固技术对这些建筑物进行加固再利用,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课题组结合当前加固工程中已有的预应力钢板箍加固法和预应力钢绞线网-聚
双块式无砟轨道是目前最前沿的轨道技术,广泛应用于高铁建设。具有较强的刚度及强度,但对下部结构变形的适应能力较弱,尤其是针对路基膨胀变形,微弱的路基膨胀可能诱发明显的钢轨上拱。高铁路基膨胀根本原因主要包括两个:采用了具有微膨胀性的路基填料或线路走行于膨胀性地层。大量高铁建设工程实践表明,现行规范中针对有砟轨道提出的填料及地基膨胀性分级标准已经难以适应无砟轨道的高精度要求。采用现场监测(纵向连续变形监
风积沙的存在对沥青路面的抗滑性能造成严重影响,使得积沙沥青路面的抗滑性能研究极为重要。目前国内外学者路面抗滑性能的研究一般集中于常规路面或者积水、冰冻条件下的沥青路面。对积沙沥青路面的抗滑性能研究少有涉及,并且缺乏统一针对积沙沥青路面摩擦性能的测试手段和系统的评价指标。因此展开对积沙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研究十分重要。本研究通过制作AC-13和AC-16两种类型的沥青混合料车辙板试件,首先采用摆式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