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临床研究探究针刀联合玻璃酸钠治疗髌骨软化症的临床治疗效果,以此为临床治疗提供具有高效率、高安全性、强可行性的新选择。与此同时,探究髌骨软化症相关专科查体自拟评分是否与其他成熟膝关节量表存在相关性,为临床评估髌骨软化症程度提供新思路。方法:对72例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的髌骨软化症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患侧给予膝关节周围针刀松解术,同时给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使用Ⅰ型针刀松解患侧髌下脂肪垫、髌内侧支持带、髌上囊以及髌外侧支持带,松解完毕后,给予膝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对照组仅采取膝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单一治疗。以上治疗两组患者均间隔6天治疗一次,共治疗4次。在治疗前对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和观察指标进行记录并对比,于4次治疗结束后再次进行观察指标记录。主要选取的观察指标有:挺髌试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挺髌试验VAS评分)、髌骨软化症相关专科查体自拟评分(CMP相关专科查体自拟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LKS评分)、日本膝关节骨关节炎功能评估量表(JKOM评分)以及疗效评价判定。所有数据收集完成后录入Excel表格保存,后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25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基线比较:两组治疗前在性别构成比、年龄分布、患病部位、病程长短、4组膝关节量表评分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内比较: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VAS评分进行比较,显示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说明本次观察研究采取的两种方法在缓解髌骨软化症的疼痛方面均较好效果;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LKS评分进行比较,显示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治疗后LKS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说明两种治疗方法都可以改善由于髌骨软化症病变引起的膝关节功能异常;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的JKOM评分,显示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治疗后的JKOM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说明两组在减轻膝关节症状和改善日常生活、社交状态和健康状态方面都有效;对两组的CMP相关专科查体自拟评分分别进行治疗前和治疗后的比较,结果显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CMP相关专科查体自拟评分均低于治疗前;3组间比较:将观察组治疗后的VAS评分、CMP相关专科查体自拟评分、LKS评分以及JKOM评分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的相应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各项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VAS评分和CMP相关专科查体自拟评分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提示针刀与玻璃酸钠联合治疗CMP优于仅使用玻璃酸钠关节内注射单一治疗,尤其是在缓解由髌骨软化症引起的疼痛方面;4 CMP相关专科查体自拟评分相关性比较:分别对治疗前后的CMP相关专科查体自拟评分与VAS评分、评分和JKOM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两两比较|rs|>0.80,且P<0.001,且rs(VAS评分)、rs(JKOM评分)均为正值,rs(LKS评分)为负值,说明CMP相关专科查体自拟评分与VAS评分,LKS评分,JKOM评分均存在显著相关性,且与VAS评分、JKOM评分呈正相关,LKS评分呈负相关;5总体疗效对比:使用针刀与玻璃酸钠联合治疗髌骨软化症总有效率97.05%,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单一治疗总有效率77.14%,对两组有效率进行检验,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均能有效治疗髌骨软化症,加入针刀松解术治疗有效率更高。结论:1针刀松解术与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联合治疗对髌骨软化症有着确切的临床疗效,安全性高,在临床上具有可行性;2 CMP相关专科查体自拟评分与挺髌试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日本膝关节骨关节炎功能评估量表存在相关性,可以为髌骨软化症的程度评估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