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机氯农药(OCPs)是公认的环境优先控制污染物。该类物质通过降雨、地表径流等方式进入水生生态系统,经食物链在生物体内蓄积,对生物体产生致畸、致癌、致突变的“三致”效应,严重危害水生生物健康和水产品安全。鱼类处于水生生态系统食物链的顶端,是受到OCPs危害最大的物种之一。巢湖是我国的五大淡水湖之一,也是江淮地区尤其是合肥重要的生态功能区。长期以来,大量的农药随降雨、地表径流汇聚在巢湖,在巢湖生态系统中进行迁移、转化和富集,对湿地生态系统健康、渔业生产和饮用水安全造成严重危害。湖泊一旦受到有机氯农药污染会遍及整个湖泊生态系统。在水生食物链中,鱼类处于最高的营养水平,某些污染物对低等生物可能不会产生特别明显的结果,但鱼类可能受到影响。鱼类是人类重要的蛋白质食物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广为关注。现今鱼类OCPs富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肌肉组织含量的检测并进行相应的风险评估。而相关组织中的富集特征还没有得到足够关注。对组织的OCPs含量的测定将为我们找出鱼类生命系统中OCPs富集的靶器官。此外,鱼类监测的样品一般来自于其背部肌肉,OCPs在鱼类肌肉部位中是否也具有类似的差异有待我们进一步分析。为了解不同食性鱼类不同组织的有机氯农药(OCPs)富集特征,探讨鱼类监测背部肌肉取样的合理性。本文选择了五种常见巢湖鱼类即鲢鱼、青鱼、鲫鱼、乌鳢和鲶鱼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索氏提取-磺化去脂-层析柱净化-旋转蒸发和氮吹浓缩-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仪分析的方法。对巢湖五种鱼类的九个不同部位的六六六(HCHs)和滴滴滴(DDTs)质量分数进行了研究。探讨了OCPs在不同食性鱼种间的分布差异及其体内组织中的分布特征并进行相应食用风险评估。所有样品通过投加内标物2,4,5,6-四氯间二甲苯(TCMX)得出的方法回收率范围为84.4%-103.1%。满足农药多残留分析的要求。通过外标法计算其加标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差得出有机氯农药回收率范围为81.74%-113.8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307%-10.058%,回收率范围满足分析要求。课题的主要结论如下:(1)巢湖五种经济型鱼类0CPs富集整体上呈现出肉食性鲶鱼>植食性鲢鱼>肉食性乌鳢>杂食性青鱼>杂食性鲫鱼的特点。除肉食性乌鳢与植食性鲢鱼差异性不显著(P=0.088>0.05,N=20)外其余鱼种两两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0,N=20)(2)鱼类体内的有机氯农药的富集可能主要是因为有机氯农药的长期降解后的残留的结果。巢湖地区滴滴涕的降解环境以好氧环境为主,且近期没有滴滴涕的输入。(3)鱼类组织部位与其含脂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20,N=45),组织的含脂率是鱼类OCPs富集的重要因素之一(4)鱼类不同组织部位间,消化系统中的肠道是所有组织中富集含量最高的部位,其次是物质代谢系统中的肝胰脏。鱼类肝胰脏和卵(精)巢OCPs的富集含量较高于肌肉组织的含量,但是差异性不显著(P>0.577,N=32)。脑组织OCPs富集含量也较高于肌肉组织,这与鱼类脑组织为富集重金属较高部位规律相似。OCPs在鱼类体内富集呈现出消化系统>生殖系统>呼吸系统的特点。(5)肠道OCPs含量显著高于鳃的富集含量,摄食富集是导致鱼类OCPs富集的更主要途径。(6)鲶鱼和乌鳢的尾上肌肉、鲢鱼和鲫鱼的腹部肌肉OCPs含量在其肌肉组织中含量最高,且均显著高于其背部肌肉。背部肌肉不能完全代表整个鱼体肌肉的富集特征。建议在分析鱼类肌肉OCPs含量时选择各肌肉部位的均匀混合样品。(7)摄食巢湖鱼类的有机氯农药富集的估算每日摄食量远低于国标所规定的每日摄食量。食用巢湖鱼类产生有机氯农药危害的风险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