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作为中国电子政务发展主要趋势之一的协同政务受到了电子政务理论界的普遍关注。电子政务协同技术的快速发展让人们认为以无缝政府、“一站式服务”为代表的协同政务时代指日可待。然而在实践中,电子政务的实际发展步伐并没有像有些技术决定论者所描述的“信息技术显著地提高了政务运作效率,整合了资源,消灭了中间管理层,实现了资源共享……”那样理想,大量的信息孤岛依旧存在,快速增长的电子政务投入与缓慢增长的电子政务收益不成正比,“一站式”服务对大多数公众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电子政务理想阶段。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人们夸大了电子政务技术的作用,而忽视了电子政务本身在原有行政管理模式作用下的固化效应。必须认识到新技术+旧模式的结构只是用“新瓶装旧药”,无法彻底改变电子政务的运行现状。本文运用协同理论对电子政务系统特性与协同过程进行分析,认为管理模式的改变与创新才是推动电子政务发展的关键,先进的电子政务技术只是进行管理模式改变与创新的辅助手段。因此,电子政务协同的实现必须依赖于协同管理机制与协同技术的共同发展。本文借鉴协同论,希望在现有条件下突破原有电子政务理论研究与管理模式的限制,拓展电子政务协同管理的研究视野。 本文围绕电子政务协同管理的理论基础、形成机制、实现机制及评价体系做了一些相关研究,其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绪论。主要包括选题背景与依据,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主要创新之处,并简要阐述了论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部分:理论基础与研究现状。在第二章中本文首先对电子政务的理论及实践研究进行了相关综述,在总结国外电子政务协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电子政务发展的趋势,并指出目前国内电子政务协同发展的主要问题。同时,本章还对本研究可能借鉴的理论基础,如复杂系统理论、网络组织理论、协同学理论做了简单介绍。 第三部分:协同管理的内涵与理论框架研究。本文第三章中首先阐述了自己对电子政务协同管理的理解,随后分别从电子政务协同管理的特征、协同管理的目标与原则、协同管理的概念模型及实现方式多个层面提出了电子政务协同管理的研究思路,并提出了从电子政务系统形成机制、实现机制、保障机制三个层面实现电子政务协同管理的总体架构。 第四部分:电子政务协同管理的形成机制研究。通过借鉴协同学理论对电子政务系统从无序到有序协同过程的探讨,较清晰地展示了电子政务复杂系统的协同过程与形成机理,同时也说明了电子政务系统是具有自组织特性的复杂系统,协同学中的自组织及序参量原理能够指导其实践发展。在电子政务实践操作层面,序参量原理提供了将寻找电子政务协同要素作为解决其协同发展的主要思路。 第五部分:电子政务协同管理的实现与保障机制研究。在对电子政务协同要素的研究基础上,本研究在第五章中借鉴管理学思想,提出了基于“协作单元”的电子政务协同管理模式,并认为项目管理是提高电子政务协同工作效率,实现协同管理的有效管理模式。之后通过借鉴工作流、Web Service等电子政务协同技术,提出了实现电子政务协同管理的具体技术架框与工作平台。同时,通过相关支持保障制度,如学习机制、信任机制、标准化支持机制等,构造出协同管理的支持机制。 第六部分:电子政务协同管理的要素研究。本文在第六章从实证研究层面,分析影响电子政务协同的关键要素,希望通过寻找制约电子政务协同发展的序参量,为电子政务协同管理与协同评价提供研究依据。 第七部分:电子政务协同管理的评价研究。针对电子政务协同管理发展的需要,本文在第七章以现有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理论、复杂系统协同测量理论为基础,结合电子政务协同管理的特征,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建立了适用于电子政务复杂系统协调性测度模型及子系统协同度的评价模型,并结合“数字北京”中若干电子政务系统进行实证以证明其有效性。 第八部分:结束语。对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与结论进行总结,并指出研究存在的局限以及后续研究的构想与思路。 电子政务协同的实现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本文希望通过对电子政务协同管理形成机制、实现机制、支持保障机制及评价体系的理论探讨,构建出较为完整的电子政务协同管理实现框架,以期能对未来的电子政务协同管理实践提供帮助。